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17章 钟晨东技改成功、破格提拔(1 / 2)

加入书签

钟晨东,一个身体结实而健壮的男人,毕业于省矿冶学院地质勘探专业。他的身高只有一米六五,但他的精神却像马拉多纳一样高昂。他热爱运动,尤其是足球,那份对运动的热情丝毫不亚于他对地质勘探的执着。

当钟晨东踏入生产技术科的大门时,他感觉到自己的心脏跳动得更加有力。他知道,自己将在这里,以一名技术员的身份,负责地质勘探,指导掘进队和采煤队的掘进方向、施工和安全。

报到后的第二天,对于钟晨东来说是既紧张又兴奋的一天。

上午,负责生产和安全的副矿长,同时兼任生产技术科科长李春江等领导,率领生产技术科副科长何严林、安监科长严大安、机电科长李伟民等一干人马组织新来的技术员开会。会议的主题明确而严肃:安全与技术。

下午,他们被直接带到井下,开始了上岗前的安全、技术培训。

尽管钟晨东曾在下矿实习期间下过矿井,但直接进入掘进队和采煤队的作业面,这还是第一次。他被一线工人的掘进和采煤场景深深震撼。他看到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师傅,稳稳地掌控着钻机高速旋转,煤块和石随着钻机的转动哗哗地往下坠落。

煤矿矿井是黑的世界,黑煤、黑矿、黑人,这是钟晨东此刻唯一的印象。在井灯和矿灯的照射下,他只能看到工人们滴溜溜转动的眼睛和那抹红色的嘴唇。他们的脸,已经与煤炭融为一体,无法分辨。他们全身沾满了煤粉,在井下作业的工人们,全身也都是黑的!头上脸上身上全是煤粉!染得比包公还黑,甚至于比非洲的黑人更黑!在井灯和矿灯的照射下,只看到滴溜溜的眼睛会转动,嘴唇是红色的!根本认不出谁是谁!

在作业面上,尽管采掘已实现机械化,但工人们仍需付出大量的体力劳动。他们用锄头、耙子将煤块和石扒进笸箕,再双手端起倒入斗车。他们的衣服已被汗水浸透,脸颊上的汗水成股流下,黑脸上露出一线黄皮肤,就像实验室没有洗净的玻璃仪器。

看着这一切,钟晨东内心被深深地触动。他知道,这些井下工人背负着巨大的艰辛与危险。

负责和主管安全和生产的副矿长、兼生产技术科科长李春江,在上午的煤矿的安全培训会就说过:

“煤矿的安全事故多种多样:瓦斯爆炸、透水、冒顶、甩桶等等。这些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给工人带来生命的威胁。

下井工人往往是家里的顶梁柱,一个人下井养全家!井下绝对不能出安全事故!一旦出事,就可能出人命,一旦出了人命,多少个家庭的顶梁柱倒了,对这些家庭来说就是灭顶之灾!安全第一重要!

有人形容煤矿里的下井工人,是阴间挣钱阳间用!

这句话,仿佛一缕凄凉的风,穿越时空,萦绕在每一个矿工的心头。他们,的确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们,在阴暗的地下默默付出,只为了阳间的温暖和家人的幸福。

钟晨东,一个年轻的技术员,两年的时间里,他每天深入到矿井的作业面,与矿工们并肩工作。他仔细观察,虚心请教,不断寻找提高效率、保障安全的方法。他不仅是一个技术员,更是一个追求进步、勇于创新的探索者。

他发现矿工们用锄头、耙子将煤块和硤石扒进笸箕,再双手端起倒入斗车!在作业面这样做,费时又费力,既不科学也不安全!

一天,他灵感闪现,借鉴地面运输皮带的原理,设想将装载方式进行改进。将装载的皮带伸到掘进和采矿的作业地面,钻机钻松坠落的煤块和硤石落到皮带上,就被传送到另一端的斗车上!

他的想法得到了矿工师傅们的热烈响应,他们共同期待着这个新装置的出现。

钟晨东把这一想法和生产技术科何严林副科长一说,他也十分支持!立即向主管生产和安全副矿长李春江汇报,李春江副矿长当即召集生产技术副科长何严林、机电科长严大安、材料科长周福均等人,听取钟晨东的汇报。

按照钟晨东的设计图纸,大概用了一周的时间,就把第一台装载传送装置做好了,并安装到了采矿的作业面!

当钟晨东把这个装置真正被制造出来,安装在采矿作业面上时,它的效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试验的那一天,生产和安全副矿长李春江、生产技术科副科长何严林,率领生产技术科的人都来到了作业面。

钟晨东首先叮嘱工人们操作时要注意安全,并把装载工人安排到传输装置的前段、中段、后段分成三个小组,叮嘱装载工人各司其责,并配合钻机师傅的作业。

他们屏住呼吸,看着钻机启动,看着那些煤块和石块被顺利地传送到斗车上。效果相当的好!满意!太棒了!那一刻,掌声雷动,欢呼声响彻矿井。

唯一的遗憾是,当钻机速度过快时,仍有部分煤块无法准确落到传送带上。但这并不影响大局,相比从前的人工方式,效率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

李春江副矿长当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