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胜败转机,攻守易势(2 / 3)

加入书签

心,那我们就一起并肩作战,守城到底!”

“此番,我们不仅要为大唐而战,更要为我们的家人、兄弟、同胞而战!”

“让我们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于阗城的石碑上,成为后人敬仰的英雄!”

“让华夏的神仙们,见识一下我大唐男儿的骄傲和尊严!”

众将士齐声应和,气势如虹,仿佛连昆仑山都为之震动。

祭祀结束后,郑据带领众将士返回城中,开始紧锣密鼓地布置防务。

他们再次加固城墙,修补破损的箭楼,准备充足的箭矢和滚石檑木。

同时,也派遣了斥候秘密出城,向安西其他三城求援。

在郑据的鼓舞下,城中的军民士气大振。

他们知道,这是一场生死之战。

但他们都愿意为了大唐、为了家园,付出自己的生命。

三天后,突有一和尚入城紧急求见郑据。

却是那日祭祀时寺庙中的住持。

主持报称日前也有蛮兵去寺中祭祀,现山脚下密密麻麻全是蛮兵。

原来,昆仑山是赤河的发源地。

蛮兵为了防止唐军在赤河的源头投毒,拓跋飞雪竟然和朱伯虎分兵了。

拓跋飞雪继续在河畔驻扎,以防止安西其他三镇的驰援。

而朱伯虎则是悄悄分兵四万,驻扎在昆仑山山麓的葫芦谷。

他们分兵原本是没有问题的,有攻有守。

一南一北,首尾呼应,攻守兼备。

眼下他们只要休整好,随时便可以夹击攻城。

但问题在于,昆仑山险峻。

若是驻军,就必须驻扎在山谷之中。

正是他们这个故作聪明的决定,才导致了自己的灭顶之灾。

得知这个消息的郑据大喜过望,当即决定,以三千骑的兵力,去进击朱伯虎的四万大军。

众将士挥鞭前进,抵达昆仑山时,发现山麓中到处都是蛮兵的兵马。

雪山之中,镜子一样的天池,豁开一个口子。

雪水和湖水汇聚,弯弯曲曲地流向赤河。

而河口下面的葫芦谷,已经被朱伯虎占领。

郑回头问道:

“黄皓在不在?”

“在。”

“即可率五百人去守住谷口,本将则率余部冲锋,此为瓮中捉鳖之计!”

“是。”

黄皓率五百人由正面猛冲,像一股黑旋风,强抢谷口。

郑据大叫一声:

“走,随我冲锋!”

忽然,满头大汗的顾长安从后面飞奔而来。

站在郑据的马前,气喘吁吁地说道:

“将军!请等一下。”

“为何阻挡?”

“将军,蛮兵也会射箭,派五百骑兵去夺谷口,无异于送死呀!”

“黄皓已然冲锋,为之奈何?”

顾长安叹息道:

“将军还是操之过急了!我已令牧民召集了几千头牦牛,正在赶来的路上。”

“同时,我还令三百农夫去天池绝堤。”

“待牦牛冲锋过后,我们在倾天池之水淹蛮兵,我们以逸待劳,自然会大获全胜。”

郑据将信将疑,问道:

“牦牛如何冲锋?倾天池之水可行吗?”

顾长安耐心地解释道:

“我们只需在牦牛尾巴上浇上火油,燃烧后驱赶进葫芦谷即可。蛮兵被冲撞,必乱!”

“而蛮兵乱了之后,决堤的天池水顺流而下,他们必将被淹死。毕竟,蛮兵都生在高原上,几乎都不会游泳啊!”

众将士闻言,恍然大悟!

纷纷夸赞顾长安头脑灵活,此计甚妙。

然而,因为事态紧急,两人没有事先沟通。

最终导致唐军损失了五百兵力。

不一会儿,葫芦谷那边传来了厮杀声。

过了些时候,仅有一名浑身血迹的士兵跑回来汇报。

“黄皓先锋等,尽皆战死!”

郑据闻言,嘴唇不住地哆嗦。

他愤怒不已,悲痛地说道:

“都已死了?”

接着,又露出坚定的神色,大声下令道:

“不能指望畜生为我们冲锋,大家随我去冲杀,让他知晓我们得厉害!”

说完,就要发起冲锋。

顾长安奋不顾身,上前阻挡。

这时,一骑如离弦的箭一般,朝这边飞来。

顾长安立即说道:

“将军稍安勿躁,有消息了!”

“哦。”

人影越来越大,毫无疑问,是顾长安派遣的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