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不争的事实(1 / 2)

加入书签

都不作声。王建东也低头不响。

对于这样的反问,在座的大都数人都不具备回答的本事。而且,这个问题于每个人来说,似乎都相隔太远了,看不到和自己有多大的关系。

王建东想,不管大大小小、位置在哪里的房子,以自己的能力,总归还是买不起的啊。

不要说三五十万,就是三万五万,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笔高不可攀的数字,更不要说是一下子能掏全款去买房了。

这样想的话,房地产的泡沫与否,与自己又能有多少关联?

再者说,单位里不是一般都有房子分配的吗?

这样一来,普通老百姓当然就更不会去在意王建浦说的这些事情了。

但是,他觉得堂哥他说的似乎也对。是的,不光只有浦东,放眼上海,现在彷佛到处都是工地。

那么同样的问题来了,造那么多的房子,最后都卖给了谁?不会只是普通老百姓的吧?而且,那样做似乎也不太现实。

谢雨生也一样带着满头疑问,看向王建浦。

事实上,他从一些渠道得到的统计数字来看,目前的上海并没有显示出来有泡沫的现象,至少在公开的数据上应该是一个各方面皆大欢喜的局面。

只是,听王建浦反问的语气,这个泡沫,似乎应该是存在的。

这当间,作为记者的本能,谢雨生就立刻马上开始相关的联想了。

客观地说,之前他看到那些数据,但对比自己对现状的了解,不是没有过这一方面的疑惑。

但是说实话,也仅仅只是瞬间的疑惑而已,他也并没有过多往这一方面联想。

真的有泡沫吗?看来,自己要时刻警惕,千万不能人云亦云的啊。

这一刻,他突然间觉得,因为整天都忙于琐碎的记者站事务,反而把独立思考的这个记者本应该有的基本精神,在不经意间给放松了。

看来,今天的这顿饭,值就值在这里了。

现在,王建浦主动抛出来这个话题,如果接下来他能够在这一个方面又深入分析,说出来有能让人信服的过程和结论的话,那这顿饭、这次的聚会就相当值了。

真的会很值!

这时候作为一个新闻人,谢雨生从骨子里隐隐溢出来的一种抓到好新闻的兴奋。

想了想,谢雨生特意对着王建浦说道:

“阿哥你提出来的这个问题很好。不过,从我们掌握到的一些正规渠道得来的数据,似乎并不支持有泡沫这个说法的。”

这就是典型的引蛇出洞的打法了。

王建浦果然上套。

“你先用不着搬那些什么公开的统计数字。”笑了笑,他说道,

“我只问你,当你坐车、或是坐出租从虹桥机场回市区的时候,有没有特意去过看过延安路两旁,那些新建房工地上现在到底是什么景象的吗?”

谢雨生摇头。

说实话,坐车从虹桥机场回浦东,延安路不知道经过多少回。但是像王建浦说的,刻意去观察延安路两边的建筑工地,还真是没有特别留意过。

尽管他知道,这一条路上,那些新的旧的建筑工地可以说基本上首尾彼此相连,数字上绝对不。

经王建浦这样一提醒,他突然间发现,自己之前做的专题,在功能设计和调查研究的方法方式上,特别是在某些方面,似乎有很大的缺陷和明显不足。

还是考虑不够用周全啊。一想到这一点,谢雨生不禁后背开始生汗。

当然了,连谢雨生这样的大记者都没有去特别在意那些现象,就更不要说想王建东他们这样的普通老百姓了。

一个个安安静静地听王建浦往下说。

“事实上,不只延安路,只须坐车沿内环线和外环线跑上一圈,就明显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的景象:

几十幢,甚至成百幢的楼房、别墅闲置,都是可以直接看得见的。随处可见长著野草的空置土地和大楼。造到一半工地上,又有多少成了空无一人的“晒太阳工程”?

王建浦笑笑,喝过一口茶水继续说道,“这个调查研究的办法,其实并不是我的专利。

据说,在八十年代日本房地产最高潮,最欣欣向荣的时候,就有一些欧美的大型财团,开始考虑日本的房地产是否存在有,如果有,那么泡沫是否会引发经济崩溃,从而导致金融动荡的可能。

于是派了一个专门的小组俏悄去日本考察。这个小组就是用的这个实地查看的办法。

他们用这个看上去似乎比较笨的办法,从东京都市圈,跑到京阪神都市圏,再到名古屋,到福冈,-----,等等日本全国所有有代表性的城市。

从这些城市既没有卖出去、也没有租出去的新建主楼,以及未建完却已停工的楼盘,究竟有多大数量。拿到第一手资料后,再推算出银行里有多少收不回的呆账,从而推算出来整个金融系统存在有多高的风险。”

“美国人这么厉害的-----?”

“他们能在最鼎盛的时期,就能未雨绸缪,考虑到未来最坏的可能,做预案,美国人的眼光毒辣,还真是了不起的。”

-------

“这有什么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