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做个好人(1 / 2)
王建东站起来,说:“我们先去找地方吃饭。”
胡晓辉挽住姆妈手臂:“是的呀,吃了饭才有力气。反正今天某人装大款,不吃白不吃。”
“好了,到此为止,晓得伐?”姆妈在胡晓辉手背上敲一记,笑笑说,“里面不是有很多卖零食地方的嘛,我们边走边吃。”
胡建国附和,“嗯,还是边走边吃好。在我的记忆里,城隍庙是品尝上海乡土风味零食和小吃的最好去处。”
他又说道:“要是想寻找往昔过年的气息,这里城隍庙绝对是个理想的地方。”
步入豫园,沿途道路上都挂满彩灯,加之各式各样的大型灯组、气氛灯点缀,到处红红火火的,节日的气氛非常浓烈。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古人描绘的元宵佳节场景,如今在豫园商城得到重现。
豫园每条街道路上的彩灯各不相同,新颖别致。不同灯的造型有不同的美,看到不同彩灯的样子,就能让游客知道这条路是否走过。
今年是农历狗年。
在豫园中心广场中央,今年的主灯——巨型金狗高9米,相当于三层楼这么高,重量达1吨,还定时发出“旺旺旺”的叫声。
胡晓辉姆妈连连赞叹:“真漂亮。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灯会,都差不多热闹。”
有一整条路上全都是狗狗造型的彩灯,造型非常的可爱,非常应景今年的主题。
每年的豫园灯会,最大特点就是以“生肖”为主题。当年的“属相”即决定了灯彩的形状与展示重点。
可以说,每年的灯会生肖主题,都是制作者----城隍庙扎灯艺人一场捏一把大汗的大考。
老作家傅湘源曾写道:“城隍庙扎制彩灯的艺人……只要把劈就的细竹条,信手拈来,转眼间就扎就一盏巧妙的彩灯。其出手之灵活,匠心之敏捷,使人惊奇。”
上海是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豫园灯会同样也是。灯会制作时,广泛吸收了扬州、苏州、南京、四川的好多人才,使传统彩灯制作技艺得以呈现。
有传统的保留。比如有一种用剪纸剪成的灯,中间再插上蜡烛,是上海独一无二的手法。
更有现代的科学技术。比如近几年的豫园灯会,配合有舞台布景、音响灯光及激光电动、喷水鼓风装置。
然而说一道万,只有当豫园灯会越办越好,传承中有创新、古典中有时尚,得到一代代年轻人的喜爱时,灯彩才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死文物,而是继续发展的活民俗。
实际上,豫园商城的主要古建筑和街道,本身也很有游玩的意义。
它本身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80年代接待英国女王******以来,豫园商城已成为接待国宾的重点场所,海内外游客也大多会到此游览。
因此,灯会场所的位置经营成为第一大难度。
在宏观布局上,花灯艺术融进了中国绘画和古代建筑的美学理论。中国山水画讲究“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灯景布局需要利用空间的畅通、阻隔、起伏、变化。
比方讲,利用九曲桥的九曲长龙形状和特有水面条件和背景,沿路配置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
猜灯谜就是广受欢迎的一项,游客可以一边赏灯,一边猜谜。入口、街巷、广场分别成为灯会展区的点、线、面。由点为开端,经线联面,形成人、灯、画、城四景合一。
豫园灯会上,庙会祭祀、锣鼓丝竹、舞龙舞狮、游艺灯谜、看灯戏、走三桥、迎紫姑等活动琳琅满目,已经成为上海民俗活动集大成者。
另一个难度在于,游客个个都火眼金睛。
所有彩灯的创意、摆设,都需要反复核查资料,就怕被人抓住“历史文化硬伤”。
比如围绕今年狗年,有一处楼想制作门神,再挂一个“福”。按照现代人的想法,“福”当然要倒挂。但查实后发现,大门是正福,进房门才是倒福。这个“福”还必须正挂。
所有这些,都非一人之力所能达成,需要的是整个灯会设计参与者的共同用心。
当明亮的火光穿透而过,大放奇彩,历史和文化也慢慢四溢,文物好像都活了起来,超越了实用和观赏,诠释了豫园灯会对传统技艺与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王建东学建筑出身,自然对灯会的整体设计和制作,还有与之相关联的一些东西非常感兴趣。
另外,城隍庙里的小吃可谓是非常丰盛,不胜枚举,简直让人目不暇接:
南翔小笼、叉烧包、鸡腿饭、肉粽、三丝春卷、大排面、蟹壳黄、豆浆、油条、素菜包、紫米球、葱油拌面、荠菜馄饨、锅贴、生煎、赤豆糖粥、鱼丸汤、炸臭豆腐、面筋塞肉、鸡鸭血汤、萝卜丝饼、排骨年糕、蟹黄灌汤包,------。
四人还特意各点了一碗汤团。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边吃一边走。
九曲桥畔,美丽的“孔雀“亭亭玉立在“玉玲珑“上,水浪、荷花、鲤鱼环绕四周,一幅“美丽豫园“的画面跃然眼前。
九曲桥上的灯柱极为精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