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初衷为了一张厕纸…(1 / 2)

加入书签

见他们如此上心,林思泠欣慰,也便说得更详尽。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麻、竹子、树皮都能用来造纸。苎麻、大麻、楮皮、桑皮、毛竹……”

林思泠略顿,等李绍记载完。

“还有木材。不过,木材的处理没有大型机械,比较难以办到。我们小作坊,先选择树皮竹片试试吧。”

这里漫山遍野的树和毛竹,不担心没材料。

“接下来呢?泠姑娘你快继续说。”

李绍琢磨这材料易得,造纸是个明显很靠谱的事,按耐住恨不得马上把尚勇等工匠揪来的心,哆嗦着笔尖,迭声催促。

张柚白他两眼,怪他失态,他没发现。

林思泠仔细回忆以前看过的造纸小视频,组织好语言,才慢慢说。

“第一步,将收集来的材料,泡在水里,浸泡百天以上,洗去上面的青皮。”

“然后与生石灰一起,放进封闭大桶,蒸煮上几天几夜,去除杂质和胶质。”

她停住解说,等李绍记好笔记,才继续下面的。

“第三步就是把蒸煮好的材料捞出来,放在石臼中用木杵反复捣烂,成为纸浆。纸浆倒进水槽,用竹帘轻轻在里荡动,使其表面均匀附着纸浆。”

接过妘叶递来的水杯,没有马上喝,而是一口气说完。

“最后将竹帘纸放在平滑的木板上,用重物压实,挤出水分,使纸浆成为薄片,烘干后再压平,纸张就制造出来了!”

林思泠缓了缓,喝水。

等慢慢回味这过程的李绍等人清醒,补充:“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边摸索边实践,头一回造纸,肯定要经历不少次失败。”

李绍充满信心。

“泠姑娘你把做法说得这么清楚明了,我们若还做不出来,岂不是愚笨不堪!”

妘叶皱眉:“光听着就难?材料要先泡足一百天以上,蒸煮又要花个几天几夜……”

总感觉黄花菜要凉了的感觉。

“纸张那么贵,一两银子一刀呢!”

张柚负责给李绍当后勤,特别清楚她家男人以前读书,花了多少钱。

“那还是太平时期,现在一两银子都买不到吧?有价无市的东西,如果好制造,怎会卖这么贵!”

而且这些制作方法,一般是工匠祖传秘法,绝不外传。泠姑娘就这么毫无保留地交给了桃源村,真是大公无私。

张柚自己先替泠姑娘舍不得了:“依我看,这种造纸方法,不能再像制芦苇盐一样,随便让村里每个人都知道?”

其中是多大的利益啊,稍微用大脑思考下就知道。无偿地教会每一个人,感觉太亏了,她替泠姑娘不值!

公玉谨和顾枫不发表意见。

打死他们两个,也不会苦哈哈跑去造纸的!以后有纸随意用,才是重点。

李绍倾向于自己媳妇的建议。

其他人唯林思泠马首是瞻。

“不,我觉得技术不应该被封闭,由少数人藏着、掖着!”

林思泠琢磨了一下,摇头。

“纸之所以这样贵,就是因为造纸技术被官府、少数人掌握垄断,穷人买不起纸,更读不起书!”

“看看咱们村的人,辛苦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个大字不识。他们连改变自己和后代命运的机会也没有!”

“好的技术,应该是造福于民,用之于民,促进社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看着大家眼里的蚊香圈圈,她知道自己说多说深了,微微叹息一声,有种曲高和寡的感觉。

“总之……造纸这东西,不算是一门特别高深的技术。和制盐一样,需要经历非常耗时耗力的过程,以及经验。”

“根据不同人的付出,生产出的纸张质量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

她的厕纸,要不从哪里来呢?

“这造纸方法传出去,村民们若有兴趣,就让他们自家制造。纸一多,价格不就便宜下来了?村民们也能因此,多增加一份收入。”

“有了收入,村民们自然愿意去别人那里买别的东西,市场经济不就这样盘活起来?实现大家共同富裕,才是我们桃源村的建村目的!”

后面这番话,李绍等人算是听进去了,赞同点头。

张柚不由得一阵惭愧。

她思想狭隘,光斤斤计较目前得失了。泠姑娘才是格局大,放眼未来!

公玉谨有些惊奇地看着林思泠。暗想这些话,是有人教泠妹妹的,还是她自己想的?

若不是一路逃荒作伴,他真怀疑眼前这位,不是当初认识的农家小女孩。

这份见识与胸襟,成年人也很难有吧?

一时间,他心中掀起巨大波澜,涌出难以描拟的情感。仿佛见证了一粒被沙粒掩盖的明珠,稍经擦拭,便绽放出无比光华。

而泠妹妹,不再是他一人的泠妹妹。

顾枫微微而笑,看着自己妹妹,在人前侃侃而谈。

一张逐渐变得圆润起来的脸,慢慢长开的精致五官,像是含苞待放的花朵,绽放同龄人完全不具备的飞扬神采。

她的妹妹,就该是这样与众不同的!

为了给妹妹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