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秘密往事3(1 / 3)
沈确第一次见到姜芸是他还在读中学的时候,那时他才十五六岁,和爷爷奶奶在乡下居住。
小时候他并不明白为什么只有自己的父母不在身边,长大了才知道,母亲是未婚生子,他们在外打工相识,组成了工地所谓的临时夫妻,最后感情散了,就抛下孩子,各自去其他城市追求新生活,只剩下沈确孤苦无依,爷爷奶奶不忍心,将他带回了村里。
父亲从不寄钱回家,两个老人带一个孩子,只能是勉强糊口,自懂事起,也从不过多要求什么,他知道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村里还有过的更苦的孩子,起码自己还能有爷爷奶奶的爱。
初中的时候,爷爷病逝,只剩下奶奶一个人,日子过的更加艰难,全靠其他子女补贴的家用交学费,这些人意见都很大,认为自己给父母的钱不应该用在孩子身上,他们虽从没当着他的面挑明,但冰冷的态度一目了然,沈确明白,一旦奶奶也走了,自己可能就真的要辍学打工。
但他不愿意重复父亲那样的生活。
当老师首次把姜芸介绍给大家认识的时候,少年感到很惊讶,村里从来没有这样的人出现,细腻白皙的皮肤,光彩亮丽的衣服,轻声细语的声音,与周围破烂不堪的校舍以及粗犷硬朗的山脉格格不入。
更让人欣喜的是,每次姜芸来学校,总能带点他们平时从没看过吃过的东西,有时候是松软可口的华夫饼,有时候是软糯鲜香的蛋黄肉粽,特别是一种称作美式咖啡,气味古怪的黑色茶饮。沈确喝后总有种回味无穷难以言说的兴奋感,即使大多数同学都不太喜欢这种中草药的味道,但沈确每次都很期待。
如果这些全都没有,光是肉包子,炸鸡这类的,就能让正在长身体的中学生们乐的眉开眼笑。所以每次姜芸来学校,总能看到同学们簇拥着她,黑压压一片,边吃着好吃的,边听她说山外边儿好玩的事。
时间久了,沈确慢慢打听到,姜芸来这里是为了做慈善帮扶的。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城里有钱人,流行到遥远农村的偏僻小镇来行善积德,广结良缘。稍微有点能力的大老板,选择建厂盖房,给村民们提供就业岗位,更多的人则像姜芸一样,选择支持教育事业,资助学校升级软硬件和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帮他们走出大山,更好的服务社会。
刚开始,沈确对这件事抱有很大的期待,只要有了资助,他继续上学这件事就不会因为奶奶离世而中断,他觉得自己很符合资助的要求,抱着这样的想法,他等了一批又一批资助人,但接连这几次帮扶的名单,都没有他的名字。
当他再一次看到邻村比他家条件好上不少的班长,也被选为资助对象的时候,沈确知道,帮扶这件事终究是变了味,他只是在痴人做梦罢了。
那天,是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阳光透过课室的窗户洒进来,照在沈确的书桌上,他将头懒洋洋的靠在自己的手肘上,静静享受,不经意间抬头间,远处走廊的尽头,乌泱泱站着一堆人。
姜芸又来了,她今天穿着修身剪裁的藕色连衣裙,裙摆轻轻垂落至膝盖,笑意盈盈的和同学老师们说着话。
眼看着朝这边走来,沈确赶紧低下头翻了几页书,假装在温习,一阵风从吹过,夹杂着苦涩浓郁和甜美的芬芳,他一下感到耳朵灼热起来。
校长遣散那些围着她的孩子,边走和姜芸做着介绍。
“我们这里读书的孩子都是附近几个村来的,有几个确实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家里条件不行,正需要人资助,中午我带你去办公室看看他们几个。”
风夹着这句话,和姜芸的独有的味道一起,飘进了沈确的脑海里,他回想一次次落空的感觉,难过的如同咽下一口毒药,忍不住皱眉。他还是抱着一丝幻想。
午休时间,沈确在二楼假装漫无目的地散步,目光却不时落在办公室的门上,有人经过时,他会转移视线,一脸漠然地装作在背书,人们进进出出,留下一条门缝,沈确见身边无人,便偷偷向内看去。
只见校长身边站着两个小女孩,沈确认出其中一个,是同村叫小梅的。小梅家和村委主任是远方亲戚关系,她家里虽谈不上什么大富大贵,但也住的是两层小楼房,比沈确现在住的阴暗潮湿的瓦房,不知要好多少。
“这几个孩子,成绩都是年纪名列前茅的,家里也确实有困难,如果姜小姐认为没问题的话,那就定下两个作为今年的资助对象把。”
校长殷勤的把孩子往前推了推,希望她们能和资助人稍微热络一些,沈确看到姜芸温柔的目光停留在小梅身上,她弯下腰,轻轻的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小女孩羞涩地回答:“你好我叫小梅。”
“小梅,你今天过得好吗?”
女孩羞涩点了点头,旁边的校长拍了拍女孩的肩膀,“快点和姜姐姐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
小梅低下头,垂下眼帘,动了动嘴唇,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回答。
“哎呀,你大声点啊!”校长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