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女儿的信(1 / 2)

加入书签

刘津急忙拆开信。

“不孝女刘娥百拜父亲:娥思虑再三,决然投军,何如故?娥夫获滔天之罪,虽皇恩浩荡,幸未累及慈父,然岂敢安之若素哉?天威难测,伴君如虎,娥虽愚,亦未尝不知也。

二十一年舐犊之情,历历在目,父母养育呵护之恩,未曾报效,一言负气而出,却累慈父违其心,逆天命,涉险而为不孝女谋之,娥当日闻之,涕出如浆,是娥不能忘旧情,因爱生恨,累吾之父至此也。

娥痛定思痛,姻缘前定,怨天尤人亦不能改,已决意放下,今投军者,盖国家有难,征召女兵,此开天辟地之举,娥愿亲历之,因知慈父必不允,未敢禀告。

今夜月凉如水,娥行至慈父卧室外,闻蟋蟀鸣声与慈父鼾声此起彼伏,娥泪流不绝,慈父年将迈,而幼弟狂悖不知礼义,此行千山万水,生死不明,归期难定,是否还能再见,不得而知,诸多眷恋,终难释怀,但去意已决,遂挥泪疾书,留与之别。

女儿去后,不能承欢膝下,慈父宜自珍重,若天遂人愿,则相见有期,否则,是不孝女以此一洗前耻,慈父此后,无需再为女儿故而与天斗,当明哲保身,安享天年。女儿刘娥再拜。”

刘津泪流满面。

没想到,那天打算与女儿诀别时说的话,却造成了女儿愧疚之心。

很明显,她这次投军,为的是赎罪,替他赎回那些向新皇所犯的罪,为他争取一个生存空间。

这两年,屈辱和仇恨让一对善良的父女完全丧失了理智,一起变成了大恶人。

其实到安王被乐王毒杀时,父女俩的心就空空落落的,刘娥一点也没有开心,而刘津看到乐王的滥杀,也感到有点内疚,到后来安王反杀乐王,没有扩大牵连范围,让他更加明显地感受到了两人的差距。

可惜的是,这样一个人,不曾辜负天下人,独独辜负了他的爱女。

苍天,何如薄我刘家至此?

这些天里,他也渐渐放下了,没想到,皇太后突然召见了他。

原来皇太后对于肖妃立后之事一直存在着遗憾,一个从敌国投靠过来的孤苦之人却要作为一国之后,尽管肖妃真的很懂事,皇太后并非不喜欢,可是,母仪天下,光有懂事和善良还不够。

刘娥则曾是皇太后指定的儿媳,关系一直不错,一直到刘娥成了乐王妃,才终止了来往。

皇太后直截了当地问刘津,是不是刘娥与乐王还没有进行过夫妻大礼?

这个问题刘津不太清楚,因为他也没有过问过,这种事情也不太好问。

皇太后说,她是听别人说的,如果真的是这样,她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刘津听了皇太后的大胆想法,表示很震惊,他没办法向女儿开这个口,这几年女儿的态度非常明确……皇太后说,要不你让她来,我来跟她说。

可是,刘津不便跟刘娥透露更多想法,而刘娥刚烈,宁死也不愿去见皇太后,因为她已经在心里发过誓,而且闹得那么大了,见了皇太后她会很尴尬。

刘津想,慢慢来吧,慢慢就放下了过去,慢慢就见了。

没想到,她突然就借着征女兵的机会,离开了这个家,恐怕此生也没有机会再遇皇太后了。

幸好,这两年里,刘娥在一怒之下,找人学过剑术,骑术,可能是骨子里的那种不服输的念头,让她既仇视肖飞燕,又想在任何领域都超过肖飞燕,学得竟然还相当刻苦。

但具体学到什么程度,刘津不是很清楚,反正他觉得女儿只是一时负气,学了没有什么用处,不需要过问。

但终究是学过了。

不过,军中之苦,跟学武之苦可不一样。

光是这一路上的艰辛,就够人受的了。

从京城到任州八百里,每天负重步行八十里,对于那些穷苦人出身的人来说,自然是不算什么,但对于刘娥这种出门三步有人抬的人来说,那跟受酷刑差不多了。

一旦前方战事开打,恐怕还要急行军,那速度还要更快。

一个相府千金,王子妃子,真的扛得住吗?

东晋国的五十万大军,终于全部集结到了虎口关与东晋城池贡州之间,连绵数十里的军营,远远看着都让人胆寒。

中军大帐。

主帅王镇一脸严肃地听着探马的报告。

隋皇杨晋带着号称五十万人的新征大军出发了。

据称,五十万大军里,有五万就是前些天传得沸沸扬扬,天下皆知的女兵。

一听说女兵们来了,将领们无不发出一声哄笑。

旁边的大将王腾道:“就是那帮一百个精心挑选出来却打不过三十个随便抓出来的男兵的女兵?”

众将皆笑。

“还有,十三个女将围攻,却打不过一个校场上的普通武官,也是这一帮女将女兵吧?”

将领们又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