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各怀鬼胎(1 / 2)
长史王谦皱了皱眉头,司马何曾没有说话。
看到其他人在猜疑,何颙站出来连声道:
“若要知道真伪,派人查验便是,董卓乃是大将军提拔的亲信之人,怎么能弄虚作假?”
何进一直眯着眼睛,毫无表情。
其实就在董卓送来奏表之时,何常的密报也送到了。
何常在密报之中信誓旦旦表示,董卓的兵马刚到善无城下,城中的官员便送来了户籍名册图舆。
同时何常还说丁原在云中的沙陵受阻,一万多兵马踟蹰不前。
如此一相比,高下立判。
丁原想要拿下云中,估计千难万难了。
有了何常的佐证,何进早已经相信这个事实。
董卓肯定是已然先丁原一步帮何进取得了定襄。
一方面这也是事实。
另一方面,何颙和何常收了董卓不少好处,自然要替他说好话。
那就要及时兑现承诺,鼓励董卓继续向北挺进。
而董卓在表中提到,现在刘玮正和鲜卑人作战,趁他无暇顾及善无之时,需要稳定人心,先将定襄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才行。
至于刘玮,现在千万不要逼他太急。
万一他和鲜卑人联手,反而形成心腹大患!
而董卓想在驻军定襄之后先训练兵马,扩充装备,稳步推进,缓缓再图。
并州也不能令出两人,需要保持高度一致。
另外数万兵马都是刚刚招募不久,战斗力有待提高。
天气转寒,士兵缺少冬衣,军备紧缺。
一旦翻过蛮汗山,种种不利因素存在。
当务之急,必须先将张懿死后并州不安稳局面先稳定下来才是!
董卓承诺,等来年开春,定会将云中也一并收回。
总之,董卓来表有三个意思。
第一,他已经拿下定襄,何进赶紧把并州刺史的位置给他。
第二,入冬了,天气冷不方便作战,需要冬衣补给。
第三,尽快把丁原调走,不然他不好做事!
“诸位,既然董将军已经接管了定襄,可喜可贺!”
“那就按之前所议,表奏董卓为并州刺史,全面主管并州军政要事如何?”
何进寻思良久,猛的睁开眼睛,说出自己的决议。
“大将军所言甚是!”
何颙马上附和,王谦范曾等人也跟着附议。
无论如何,董卓接管了定襄,让定襄这个已经被匈奴人霸占去几十年的地盘又回归,何等耀眼大事!
这说明他何进用人得当,大将军府决策英明。
这是何进的政绩,也是大将军府在平定黄巾之乱后有一件大功劳。
“至于丁原,念其往日功劳,也不能让他寒心!”
王朗道,“如今荆州南部五陵南蛮作乱,荆州刺史之位一直空缺,不如让他就任荆州。”
“如此两人一南一北,今后不怕起冲突,而且这还能勉励丁原。”
“不知此议大将军觉得如何?”
何进一听,这个建议很好。
前些天他进宫见刘宏之时,刘宏就提到过要恢复刘玮的王爵,还要让刘氏宗亲出任州牧,把控地方兵权。
刘宏估计也是看到了何进和何皇后一系权力越来越大,想收拢一些权力回来。
京城有西园八校尉,地方有宗亲牧守,关外又有自己儿子震慑异族。
如此构架之下,他坚持立刘协继承皇位,自然有人支持他了。
现在把董卓安排到并州当刺史,再安排丁原任荆州刺史。
丁原也不会因为何进将董卓任为并州刺史而抱怨,反而对何进如此安排感激不已!
这样,何进手里又有了两个当上地方大员的亲信之人。
一举多得!
“大将军,我以为将丁原调往凉州更合适!”
蒯越得到刘表暗示,劝道,“凉州羌人作乱,边章、北宫伯玉在金城、武威反叛,需要一人去主持大局。”
原来刘表私下得到一些消息,刘宏准备下放宗亲到地方任州牧,军政财一把抓,还能募兵。
这意味着能建立自己的小王国,有点像当年刘邦的分封制。
也许是刘宏在当前朝政被外戚控制之下的最反抗吧!
刘表对荆州那是相当上心,想着外放的话,一定要去荆州。
他与蒯越私交也不错。
现在王朗提出让丁原去荆州,这不是在抢他的好地方。
而王朗又跟刘繇关系甚密,其中是不是替刘繇说话,不得而知。
一个州刺史的任命,不知牵动了多少人的利益。
于是蒯越便提议让丁原去凉州上任平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