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利的“末路”(1 / 1)

加入书签

董利,1973 年出生于陕西省泾阳县中张镇石塔庄村,在家中排行老二。他的父母是当地本本分分的农民,靠务农为生。

本来一家五口的日子虽然过的紧紧巴巴,但也算是幸福。然而,命运却对这个家庭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董利的弟弟在很小的时候,一次不慎从拖拉机上摔了下来,由于伤势过重,最终不幸身亡。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董利的父母身体一直不好,常年被病魔缠身,难以进行正常的农业劳作。因此,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董利和姐姐的肩上。他们年纪尚小,却不得不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由于父母无法下地干活,家庭几乎没有收入来源,生活十分拮据。他们在全村属于最贫困的一户人家,经常面临着吃不饱穿不暖的困境。

董利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倒插门的上门女婿。在那个年代,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倒插门被人看不起,这让董利感到自卑。由于这种心理,董利从小就沉默寡言,几乎不与任何人交流,总是把自己孤立起来。因此,同学们也不喜欢与他交往。尽管董利性格孤僻,但他却是个懂事的孩子。

上了初中后,董利发现父母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让一家人能有口饭吃,初二时,他毅然决定辍学回家。

从此,他开始了艰苦的生活。他在家中帮父母干农活,养家糊口,什么犁耙耕地、播种、下秧、除草、治虫、收谷打场等等,样样都会。农闲时,他就走街串巷收购废品,卖钱贴补家用。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本该在学校读书的董利,因为家庭贫困,不得不为生计到处奔波。很快,他就在附近的乡镇出了名,村民们都知道乡里有个收废品的小孩。

董利非常会做生意,待人友善,讲诚信。他在收废品时,总喜欢给的价格比别人高一点点,这样大家家里有废品时首先就能想到他。每次收废品时,他还非常有眼力见,看到对方家里有活,就主动上前帮忙。村里有个红白喜事,他也会主动去帮忙。经过几年的生活磨练,原本沉默寡言、木讷的董利,逐渐学会了人情世故,掌握了生意场上的圆滑和精明。

几年下来,董利靠着收废品攒下了不少的钱,家里的生活也逐渐好转。然而,1993 年,他的人生发生了改变……

那一年,20 岁的董利被人哄骗,收购黄鼠狼皮,攒了几年的钱全部被骗光。不仅如此,当时他赖以生存的收废品行业也逐渐没落。面对生活的困境,董利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

董利看到村里许多人外出打工都挣了钱,于是他决定离开家乡,去城市寻找机会。然而,由于没有学历和技术,他在城市里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最终,他只能在陕西渭南市的一处建筑工地干起了临时工的工作。

搬水泥、拉砖头的工作十分辛苦,董利在这个工地干了两个多月。工程完工后,工头却以各种理由克扣他们的工资,最终董利只拿到了半个月的工钱。

董利气不过,去找工头理论,却遭到了对方的一顿毒打。那个时期,农村进城打工者常常因为没钱没底气而成为弱势群体,经常被人欺负。董利从小家里就穷,所以对这种事情已经习以为常。这次出门被欺负,他依然像往常一样,一声不吭地从工头那里走了。

之后,他又辗转到新疆、宁夏和甘肃等多个地方打工。在这段时间里,他换了很多份工作,但都是又苦又累的活,并且仍然不断遭受欺负和克扣工资的待遇。

那个时候,想在城市里生存的农村打工者必须学会忍耐和逆来顺受,只有这样才可能找到工作,有饭吃。被欺负的事情在当时是司空见惯的。

1996 年,董利跟着工头来到了新疆和田的一个砖厂干活。一年后,他生了一场重病,无法继续工作。黑心的老板得知这个消息后,毫不留情地将董利赶出了工地,一分钱工资都没有给他。

董利不服气,他找到砖厂老板理论。然而,还没等他开口,黑心老板就破口大骂:“你每天吃我的,用我的,住我的。现在还不能给我干活了,你耽误了我多少活!还想要工资,我看你是不要命了。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赶紧在我面前消失!”

见董利仍在那里不肯离开,砖厂老板竟然找来几个人把董利打了一顿。最终,刚刚 23 岁的董利只能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了和田,坐上了返回老家的长途大巴车。

可是,大巴车开出不久之后,售票员开始挨个座位查票。董利因为黑心老板没有给他发工资,身上根本没钱买车票。无奈之下,他只能在座位上闭着眼睛假装睡觉。

然而,这种掩耳盗铃的方式显然没有任何作用。售票员很快就发现了他是一名逃票人员,于是收费员和司机两人合力将董利赶下了大巴车,并且把他的行李重重地扔在了地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