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微服私访(1 / 2)
在场的将领们面面相觑,心中暗自忐忑。
齐桓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扫过每一个人的脸庞。
“赵勇,身为雁门关守将,却贪墨粮饷,谎报人数,致使大齐将士白白牺牲。现已查明罪状,打入天牢,听候发落!”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赵勇,这位在雁门关有着极高声望的守将,战功赫赫。
竟也会被齐桓毫不留情地打入天牢!
他们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寒意,对这位年轻的皇帝更加敬畏。
齐桓却仿佛没有看到他们的反应,继续说道:
“朕知道,军中贪污腐败、谎报军情之事绝非个例。”
“从今日起,朕将设监察御史一职,首任由李靖担任,专门负责查办军中不法之事。无论官职大小,只要触犯律法,一律严惩不贷!”
此言一出,众人再次哗然。
设立监察御史,这无疑是对军中权贵的一次重大打击。
但齐桓的重压下,无人敢出言反对。
监察御史将如同利剑,悬于众人头顶。
在场之人皆明白,大齐军队,已然变天!
新官上任三把火。
李靖不负重托,以雷霆之势揪出了一批军中蛀虫。
从严惩处,毫不留情。
消息传出,整个大齐为之震动。
那些原本心存侥幸的将领们,此刻再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们开始严格自律,整顿军纪,生怕被监察御史盯上。
大齐军队的风气,开始悄然发生变化。
士兵们的士气高涨,战斗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齐桓也在积极推行一系列军事改革。
他增加军饷,改善士兵待遇,提高装备水平。
还大力推行军事教育,选拔有才能的将领进行重点培养。
这些举措,使得大齐军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边境的局势也开始逐渐稳定下来。
突厥虽然凶猛,但在大齐军队的铁拳之下,也只得节节败退。
突厥之战,已告一段落。
军队之弊端,却让齐桓深思。
京城至边陲,治理难度极大,实则鞭长莫及。
不仅边境存在此弊,其他区域亦饱受类似问题困扰。
齐桓自踏足沧澜界以来,虽身居大齐君主之位,然对境内民众风土之认知尚属浅薄。
回溯往昔,当齐桓身处蓝星之际。
便曾游历四方,遍访修炼圣地,探寻诸多修炼法门。
博采众长,终成一代修罗战神。
今时今日,齐桓有意仿效昔日之举。
决意亲临各地,实地调研民情,整治吏治。
以求对沧澜界武道有更为深入透彻之了解。
对外宣称中,齐桓仍稳坐雁门关,以防突厥之反扑。
然实则微服私访,仅携数名亲信,悄然启程。
他化名江云,身着布衣,乔装行商之人,以察民情。
踏上了从边境至京城的漫漫长路。
路途遥远,山水迢迢。
城郡之间相隔极远,赶路之时,齐桓不忘修炼。
于马车之上闭目养神,调息吐纳,修炼着体内的真气。
与始毕可汗交手时,在宗师重压之下。
强行突破至二流武师境界。
也留下了不少隐患,真气驳杂不纯,难以驾驭。
齐桓必须趁此机会,将体内真气梳理提纯,方能真正稳固二流武师的境界。
吐息纳气间,几个周天的真气运转。
一丝躁动的杂气被慢慢剥离,化为虚无。
齐桓睁开眼睛,眼中闪过一丝精芒。
虽然只是微小的进步,但他能感受到体内真气的变化,更加精纯、更加凝实。
他心中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闭目修炼。
马车在官道上缓缓行驶,车轮滚滚,马蹄声声。
齐桓闭目凝神,心无旁骛地修炼着。
行驶了数日,终于抵达了第一座城池——云阳城。
云阳城位于大齐西部边境,是通往京城的必经之路。
城内繁华热闹,人来人往。
齐桓下了马车,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衣裳,带着心腹们漫步在街头巷尾。
他看似随意地走着,实则却在暗中观察着这座城池的民生吏治。
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叫卖声此起彼伏。
齐桓注意到,虽然城市繁华。
但百姓们的脸上却难掩不安之色。
他走进一家茶馆,要了一壶茶,坐在窗边,细细观察着街上的行人。
“这位客官,看您气度不凡,定是非富即贵之人。怎么一个人坐在这里喝茶?”
茶馆老板见齐桓独自一人,便上前搭话。
齐桓微微一笑,说道:
“老板误会了,我不过是个行商之人,途经此地,稍作休息而已。”
“那您可要好好尝尝我们云阳城的特色茶叶,清香可口,回味无穷。”
老板热情地推荐着,便恭敬离开。
齐桓点头称是,品了一口茶,果然清香扑鼻,回味无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