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3 / 7)
是筹备了几百年规制严谨的论才大典 , 但你永远可以相信礼部的摸鱼能力 ; 所谓能拖则拖当摆则摆 , 不到最后的期限 , 诸位堂官决计折腾不出个所以然来 。 如今 deadline 被考登一句话提前几十天 , 摆成习惯的礼部上下登时便是一片嚎啄 , FICH
乱屁滚尿流 , 好容易才在期限前敷衍出了样子 , 一一报了上去 。
二月十八日 , 皇帝审核已毕 , 命礼部尚书释奠孔子先师 , 调集人手清点会试要用的各处贡院 。 科考大限将至 , 紧张亢奋的情绪遍布上下 , 满城游逛聚会的举子顷刻便不见了踪影 , 大多都缩在会馆临阵磨枪闭门苦读 , 全力挺摩几大书商近日新出的模拟试卷一一科举不是标准考试 , 文风能否对上考官的胃口是生死存亡的大事 。 相较于人生地不熟的外地举人 , 显然是人脉深厚的京城豪商更能摸准朝中大倡的胃口 , 风向判断更为精准 , 编纂的模拟卷堪称一字干金 。 即使为此糜费无算 , 也是在所不惜的 。
可惜 , 在今年的科举中 , 绝大部分人恐怕都要失望了 。 穆国公在内阈当值 , 已经通过某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公得到了小道消息一一皇帝否决了今年礼部交上来的主考官名单 , 亲自圈定已经致仕的前礼部尚书霍渭先做主考 , 名日优待考臣 。 皇帝否决礼部的人选不是常事 , 但似乎也并不怎么引人注目 ; 只有参照后世历史的记载 , 才能敏
锐发现风向的变更 :
考登又要来一坨大的了 !
数十年前皇帝入承大统 , 帝系转移的矛盾一触即发 ; 正是彼时尚未萍新小官的霍渭先霍尚书率先上书驳斥首辅杨廷和 , 才打响了大礼议的第一枪 。 主动出头的自己人自然该重赏 , 为了嘉奖这位天字第一号的议礼派 , 彼时还很通人性的飞玄真君在七年之内超拔五次 , 硬生生将一个从六品兵部主事给拔援到了正二品礼部尚书的位置 ,
君臣相得之厚 , 也堪称是一时的嘉话 。
如今前尘往事早已论定 , 皇帝又为什么要特意请回这位大礼议的元者 ? 显然 ,
飞玄真君更易礼制的欲望永不满足 , 又要借着科举猛塞私货 , 给自己的太庙改造计划增添助力了 !
今日的举子就是明日的官员 ; 只要这一次科考中公然翼赞了皇帝的举措 , 那将来就再也不好反对 。 飞玄真君的筹谋便是如此细密刁钻 , 防不胜防 ; 被特意调来的霍尚书也善能领会圣意 , 专程更改了考试的题目 。 若历史记载无误 , 霍渭先便是特意在第二场考试中加试了一场 , 要求考生们代朝廷草拟一份祭文 , 颂扬太宗文皇帝的功德
这史无疑问是在给太庙改造埋伏笔 , 预备着给太宗皇帝换一个庙号 。 但是说实话 , 在科举考试中整这么一个大活 , 霍渭先还是有点太没有良心 , 太不替后辈考虑了一一既然是要草拟祭文 , 那必然要涉及对太宗生平的评价 ; 而太宗皇帝的生平 , 是一群萍新可以随意评价的么 ?
你是真不把大家当外人是吧 ?
因为种种可以理解的原因 , 考生们写这种要了命的大文章 , 那基本就是在雷区附近大鹏展翅 , 稍不留神就会触碰到依照大安法律不宜显示的区域 ; 或多或少都要犯点忌讳 。 忌讳少的被当场黜落下次一定 , 忌讳多的干脆被裤夺功名驱逐出京 , 甚至永远不许科举 。 手段酷烈打击广泛 , 给初出茅庐的新人留下了一个永生不可磨灭的印象
也正因如此 , 这一届科考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一一即使后续有意放宽标准 , 被录取的进士也不过只有一百一十三人 , 是国朝数百年开科取士人数最少的一回 ; 而科场中触犯禁忌被驱逐或禁考的举子却足足有三四百之多 , 同样创造了不可逾越的历史记录 。
一一虽然录取人数少 , 但人家罚得狠呐 !
我觉得这就是一种自信 , 听霍尚书说 。
当然 , 即使面临这样绝无仅有的奇葩限制 , 考场中仍然卷出了一大批高手 , 摄宗张太岳及李句容的亲侄子 , 便是这一科的佼佼者 。 即使海刚峰海先生的学术倾向与考官格格不入 , 写的文章照常落第 , 但终究没有触碰禁忌 , 依旧能全身而退 , 片叶不沾 。 日后官场大倒游走自如的功底 , 此时已经隐约现出一角了 。
尽管以历史走向而论 , 两位 ssr 都不会在科举中闸出什么大事 , 但世子还是要尽一尽自己的心 。 他派人给两位送去了科场用的上好笔墨 、 干粮 、 补气提神的各色干粮 ; 又在稿纸里夹杂了一本 《 圣训录 》, 预备考前背诵查检一一这本书是他数年前便埋下的伏笔 , 总结了历年来飞玄真君的多次训示及手谕 , 从中辑录出真君颂扬太宗皇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