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大江东去,尽是流不尽的英雄血!(1 / 2)

加入书签

纵观春秋战国,即便没有战争,每年死去的流民也以数十万计!

然而!

在史书上,顶多却只会出现这么几个字。

关中大旱,赤地百里。

瘟疫横行,十室九空。

蝗虫灾年,易子而食。

长江水涝,两岸尽成泽国!

正应了后世的那句话……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吕青松身为一名穿越者,从他的视角来看,诸侯国太多乃是混乱之根源!

说白了就是分封制这个制度本身,有着极大的局限性,最终必然会走向礼乐崩坏,群雄割据的局面!

各国之间连年征伐不断!

这种时候,百姓的命就真的如同草芥一般!

因此!

对于吕观棋想要重现春秋礼乐盛世。

吕青松确实无法认同。

因为那注定只会是昙花一现,就像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顶多只能出现在文人墨客笑谈之中罢了。

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可算不得什么盛世!

天下一统,封建帝制!

才是无可争议的大势所趋!

诚然!

君主集权制度也有着非常多的缺点。

例如永远无法遏制的土地兼并……

但总体来说,君主集权制度绝对优于分封制!

历史的进程,便是最佳的佐证!

所以!

秦攻赵,纵然不择手段,亦无可厚非!

为了天下一统!

为了后世华夏的万代之基!

所谓个人的诚信……

又何足道哉?

回想春秋时期。

秉承周礼与仁义的宋襄公,携春秋五霸之名,去与楚国进行会战!

当时。

楚军正在渡河。

于是宋国将领向宋襄公进言,半渡而击!

结果宋襄公坚持依礼而战。

即:君子打仗,不杀负伤之人,不斩年迈之人,更不准乘人之危!

于是。

在楚军立足未稳,缓慢列阵之时,宋国将领的再次进言,趁乱袭之,宋襄公却依旧义正言辞的拒绝了将领的提议。

最终!

宋襄公得到了他应有的结局。

国破家亡!

亡国之君!

宋襄公也在不久后,在病榻上郁郁而终的死去。

吕青松觉得宋襄公在临死之际,心中一定是万分后悔吧。

可惜。

这个世上是没有后悔药的。

现今!

从春秋,至战国!

仍旧是大争之世!

不争则亡!

大江东去,尽是流不尽的英雄血!

史书上翻开一页,便是名臣猛将们波澜壮阔的一生!

苏秦合纵六国,佩六国相印,力压秦国十年不得东出!

孙膑智者无敌,计杀庞涓,留旷古兵书于后世!

吴起战神降世,五万武卒,大破秦军五十万,威震九州!

白起临危受命,伊阙之战,大破赵魏二十四万联军,长平之役又坑杀赵军四十万,一生背负百万亡魂,终获得人屠杀神之名!

……

这些事迹,吕青松皆是耳熟能详!

但这个世上,更多的仍旧还是普通人。

比如百夫长烈,屯长惊,伍长黑夫,赵国的百人将墨,神射手郑风、郑云……

史书上从未出现过他们的名字!

幸运的是……他们与吕青松的命运得以交汇。

而吕青松的未来!

同样必定会被青史所铭记!

他也将在史书上,尽情挥洒出自己注定不凡的一生……

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

秦攻赵!

先锋刑徒吕青松,随军至汾谷道,堪破赵军伏击,并说服百夫长烈!

秦军入蹊径,遭遇赵国边军阻击!

先锋刑徒吕青松勇武过人,持盾大破赵军,斩首敌军百人将墨,并俘获神射手郑风的坐骑:雁行战马。

据记载。

吕青松战后给予赵军评价:他们是历史,仅此而已!

……

同一时间。

汾谷道东侧。

赵军的设伏大部队已经撤了下来,两架攻城巨弩正被安全护送着。

“怎么回事?为什么云神射也去了这么久不回来?不会出什么意外吧?”

李光右比较离不开郑云,后者才离开一会儿,他就叫唤起来了。

一名胡刀百人将闻言拱手道:“少将军,山路崎岖,他们慢点正常的。”

“正常么?今天咱碰到的事情都不正常,一支刑徒军,怎么就堪破我们的埋伏了?奇了个大怪……”

李光右嘟囔了一句,他现在仍旧对没拿到头功,心心念念着……

这时。

胡刀百人将抬手一指道:“少将军,他们回来了……嗯?怎么,就一骑……”

话音未落。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了过去。

两人一马,外加两近卫……

郑云神色如常。

郑风却不负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