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烧鹅(1 / 2)

加入书签

雨水还不知道正有人想算计她和王立冬,此时她正对着两袋子口粮发愁,

“冬哥,这一袋子白面,我们平时还能用来做面条吃。

可这袋棒子面怎么办,我们又不吃这东西。

估摸着可是有30多斤呢,要不下次再去堂姐家时,你给捎过去?”

王立冬想了想道:

“这个休息天,我会回趟老家,到时我带给大伯吧。”

何雨水有些好奇:

“冬哥你怎么突然想回大王庄了,我也好久没去了,要不当天一起?”

王立冬摆了摆手道:

“过去办点事。至于你,星期一你不用上课了?”

接下来的几天,王立冬忙坏了。

上班时间除了做菜,还要时不时的参与讨论需要上报的东西。

下班了就跑农大和农科院查资料,为此王立冬还特地买了辆新自行车。

永久牌的28寸自行车。

主要是农大和农科院,离王立冬家都差不多有十几公里,没辆自行车,委实不方便。

王立冬骑着新车回四合院的那天,四合院里到处充斥着一股酸味。

特别是闫富贵,王立冬又买了辆新车的消息传到他的耳朵里后。

三大爷整宿都没睡好。

一大早上班时,看了看自己脚下的老破车,他瞬时有了换辆新车的冲动。

可一想到自家那不多的存款,加上自己手里头也没自行车票,唉~~~。

贾张氏知道后,倒是难得的没开口咒骂,不过心里还是有点不爽,

“暂且让这小绝户得意一段时间,哼~。”

这天下午,王立冬带着略显激动的心情,走出了农大的图书馆。

经过几天的奔波和努力,王立冬终于确认了,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在当前的兔国是绝对领先的。

早在东汉时期,王充就在《论衡》一书中记载了紫芝的栽培方法,“芝生于土,土气和而芝草生”。

三国时期,食用菌和药用菌的人工栽培就已经开始兴起了。

《本草纲目》一书中就有这样的记述:“方士以木积湿处,用药敷之,即生五色芝。”

兔国古人用含有淀粉、糖类、有机氮化物和矿物元素等物质作为培养蘑菇的养料,这些物质对促进蘑菇的生长非常有帮助。

兔国是最早发现和种植香菇的国家。

而现今,兔国在香菇类种植方面的技术,使用的最广泛的是一种叫做‘椴木香菇种植法’的技术。

不过椴木香菇种植法的缺点有些大。

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原木,然后产量也不高,还容易生各种病虫害。

而王立冬掌握的技术,对比下来,优势非常明显,

前期投入少,产量高,门槛低,可以大规模生产。

两者之间的技术差距起码隔了好几代。

想到如果自己这种技术能得到国家的认可,并在全国进行推广。

应该能帮助缺粮的老百姓,解决一些粮食的缺口。

据后世的统计,到了2019年,全国菌类的产量差不多是3000万吨,等于是600亿斤。

如果推广得当,就算产量只达到后世产量的百分之一,那也将会多出6亿斤的食物来。

按当下人均每年的口粮为360斤来算,这些产量就能养活170万左右的人口。

当然这是打个比方,毕竟人不可能光吃蘑菇香菇活着。

但是食用菌菇类可以减少人们对粮食的需求。

而且经过加工后,还能大批量的出口,来赚到宝贵的外汇。

王立冬从报纸上看到,去年兔国的外汇储备才只有可怜的4600万美刀。

没错,连上亿都不到。

上面的讲的都是能对国家带来的好处,而对于王立冬个人而言,也将会有巨大的好处。

国家肯定会对王立冬进行奖励。

无论是物质上和还是荣誉上的。

“哈~”,

王立冬想到这里,双手一举,对着天空大喝一声。

这个行为,引得许多进出图书馆的学生都慢下了脚步,都有点好奇的看着王立冬。

王立冬丝毫没在意别人的反应,自己此时的表现算是非常克制了。

要是换个土著,那行为肯定比自己要激烈的多。

“晚上弄点好吃的,和雨水一起庆祝一下。”

王立冬一路风驰电掣,花了半个小时不到就到了家,

五点刚过,雨水放学回到家后,立即察觉到王立冬今天心情特别好。

王立冬此时的脸上就差写上‘恭喜我’几个字了。

而今晚的晚饭尽然有3个大荤菜,桌子上还摆着啤酒和饮料。

“冬哥,今天是什么好日子,怎么做那么多菜?”

雨水说话时,眼睛就一直在几个肉菜上扫来扫去。

“碳烤和牛,白切鸡,哇,还有烧鹅。”

雨水趁着王立冬转身去拿空碗的机会,立即往嘴巴里塞了块烧鹅。

要在平时,王立冬肯定会说几句,但今天王立冬看到后,也只瞪了眼雨水。

“吃完就去洗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