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稳婆有三个(1 / 2)
蜀中巨富严家公子千里迢迢追爱而来,这本来就是北海郡城的热点新闻。
叶琛领着一帮人,直接杀入严府,将两个焦炭一样的活死人扔进去,又若无其事的离开,更是引爆了北海老百姓的热烈关注。
苏酥跟着一行人走在街上,听着都是关于叶琛的议论,顺道讽刺了一番蜀中严家公子不自量力。
当然,更多的还是满满的自豪感。
一介落魄书生,因为踏实做事,就被赐予了同秀才出身,同举人出身。
一介农人出身的乡头,因为组织团练,剿匪有功,就被圣人赐予了县男。
就连跟叶琛相熟的几个年轻的书生,都被圣人赐予了御评的四书五经,这是何等的荣耀,更是踏上了科举的便捷通道。
以后科举场上,谁敢质疑这几个少年郎的卷子?
要知道少年们是看圣人评议的四书五经的长大的,你不认可他们的卷子,莫不是连圣人的想法都不认可了?
一时间,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此事。
要知道,大周代唐,虽然女帝努力镇压世家,但是世家依然是一等尊崇的势力,尤其是以崔氏为首的五姓七望,这群人高傲的要死,朝中不知道多少重臣都是出自这些姓氏。
为官先看门第,几乎已经深入官场的骨髓,女帝再怎么努力,也难以一时间变更。
至于寒门,则比世家要差十万八千里了,但依然有为官的可能性,毕竟所谓的寒门,指的是祖上阔气过,出现过刺史、郡守级别的大佬,只是后来家道中落的人家。
但是人家再朝中依然有关系,有渊源的家学,只要做足了学问,寻到机会,就能直接出仕为官,平步青云。
可,相较前两者,农人出身的读书人,则太难了。
这里所谓的农人,是指家里有一定土地的小地主阶层,或者自耕农,他们半耕半读,本身就要牵扯精力,稍有不慎,便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变卖土地,成为佃户,读不下去书了,至于为官,更是千难万难,科举的这个独木桥那可是要千军万马要去挤的。
而如今女帝册封叶琛为北海县男,赐予同举人身份。
无疑给了无数农家子一个希望。
让他们知道,在大周只要踏踏实实的做事,为朝廷做贡献,他们就有希望走上朝堂。
叶琛也侧耳倾听着百姓们的议论。
心中却有另外一番见解。
女帝虽然大肆兴科举,甚至大肆推崇殿试,亲自选拔人才。
但是她的主攻方向依然是寒门和中上地主阶层。
至于农人,根本就不在她的选拔范围内。
首先农人受限于各种原因,比如经济,比如教育资源,他的眼界相对来说,是比较狭隘的,在官场上的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其次则是,农家子很容易滋生腐败,甚至于比寒门、世家子更加贪婪,惹来泼天的祸患。
但她这一封圣旨,却在没有付出多少的代价的情况下,稳固了河北、河南二道的民心,使得更多人愿意相信,在女帝的统治下,他们有机会改变命运。
所以不得不说,女帝或许在对外上有些软弱,让人厌恶。
但是涉及内政上,人家实打实的是一把好手。
叶琛带着一行人,走街串巷,直奔魏家酒楼。
因为他习惯性的穿着布衣长衫,很难有人将他跟名震北海的北海县男联系起来。
刚刚落座,寻了个位置,萧十一郎便急匆匆的走了过来。
昨日二壮入城时,便得知了不良帅便动员不良人去遍访稳婆的事情,到如今总算是有了结果。
萧十一郎朝着叶琛叉手道,“启禀县男,卑下奉不良帅之命,遍寻北海郡稳婆,如今已经寻得知名的稳婆三人,算算时间,如今应该已经抵达清河村了,钱财我们家不良帅也已经赐下,县男不必再付钱。”
叶琛知晓不良帅与温云衡之间的关系,只是将此事记在心里,想着找机会报答胡彪。
就在叶琛准备离开的时候,萧十一郎又补充道,“还有一事,卑下听闻,前些时日萧別驾派人去了王屋山,似乎是在替叶家去寻老药王去了,眼下贵府少夫人上产在即,您若是担心,可差人去联系一下萧別驾,问一问可有结果。”
叶琛一听,差点让萧嵩的脑洞给逗笑了。
如果按照年龄来算,如今药王他老人家应该得一百五十六十岁了吧。
这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长寿之人?
即便是有,又岂能藏在深上之中?
岂不知深山寒冬最为索命,一场风寒,就要凉凉?
所以叶琛根本没往心上放。
倒是不良人们请来的三位稳婆的资料,他看了看,都是堪堪五六十岁的年纪,接生过几百甚至上千孩童的大手子。
叶琛跟萧十一郎又聊了聊,顺道约一下胡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