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4章 财团成型(1 / 3)

加入书签

李承那天在政务司官邸的讲话,对四叔的触动很大,否则,以他相对保守的性格,不会考虑金融和地产之外的项目投资,今天,他拿出来的六份招商项目书中,五份是跨行业投资。

这就是进步,虽然不算大。

等林高演看完所有计划书,六叔将自己面前的六份,叠在一起,又递给林高演,让他再琢磨琢磨,他自己端起茶盅,呷了一口,问道,“这些都是你挑出的项目?你最看好哪个?”

李承笑笑,手伸过茶桌,将老爷子面前其它十四份文件拨弄开,抽取一份,放在老爷子面前,“这个项目,我最看好。”

老爷子眉头微皱,李承的选择,出乎他的预料。

正在复阅资料的林高演,探头看了眼,宁波港务局主持的甬城港口运营扩建项目招资说明书。他对李承的选择,同样有些诧异,笑着问道,“李生这么选择,肯定有理由,说说?”

“判断这种投建类项目的盈利率,毫无疑问要判断区位优势和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景。”

“九十年代,国内经济增速最快的,首推珠三角,平均增速达到惊人的15&37;,但这一情况不会永远如此,国内高层几乎肯定会将这种经济增速的红利往北方牵引。”

“结合国内出台的政策,不难发现,下一个增速高峰区域,就是长三角地区。”

“狭义上的长三角为苏浙沪,广义上的则加上皖省和赣省,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这些地区都是中国著名的商帮所在,是自古以来中国江南的商业最繁华地带,血脉中的经商意识一直很浓,只要政策稍稍扶持,这些地区的商业发展速度,会很快超过珠三角地区。”

李承所说的,似乎与本项目无关,可是,四叔、林高演以及钟铭,都听得很认真。

李承喝口茶润润嗓子继续道:“长三角地区,人口密集,经商意识浓厚,再加上政策扶持……所以,这一地区未来的物资进、出口,都将会庞大到无法想象

。无论是物资进口还是产品出口,都需要庞大的货运吞吐港口。”

“我们再来看看北仑港……”李承将招商计划书中夹带的地理区位图打开,手指在杭州湾圈圈,“杭州湾被舟山群岛环抱,风浪小,优秀的天然深海港口,可停泊二十万吨巨轮。位置上,可承接浙商和赣省,乃至闽南北部地区的物资进出口,所以,它不缺集装箱。”

“再看看港口的区位优势。”

李承的手指从甬城划出四道线,分别瞄准韩城、东洋、弯弯和香江,“宁波港位于中国海岸线中部位置,这四条航道,无论哪一条,它的运输距离,都很稳定,很合适成为内陆地区的海运转运中心。至于远洋航线,又回到最初,需要考虑长三角地区的进出口需求,这一点也是有保障的。”

“还有一点也可以补充进去,那就是宁波港务局,拥有六艘远洋货轮,十九艘中长线货轮以及十四艘近海货轮,这些船只,会让港口的投资快速回流。我预计,投资两年就能看到利润回流。”

“所以我认为,宁波港一直被低估。现在投资它,正是低位入手的好机会。”

说完,李承收回手掌,笑着拿抹布擦擦手,等待四叔和林高演的反馈。

四叔看向李承的目光很复杂,有欣慰有兴奋又有些失望和失落。自己的这个侄子,看问题的角度,要胜过太多太多人,甚至胜过自己,宏观入手,微观细致,难怪他能快速崛起。

林高演则轻咳一声,“李生,别忘了,距离宁波港不远,就是沪海港。您刚才的话中,似乎没提到两者的竞争关系。”

这是现实存在的问题,浦东港同样是全球吞吐量超巨港口,现在的人,自然想不到这两者相距不过八十海里,却偏偏能共存,而且都在满负荷运转。

李承要是这么回答,绝对会被人认为是疯子,所以,他笑着解释,“其实我刚才也有提及,只是没有明确说明。”

“两者的位置,分别为江北和江

南,这决定他们的海运出口货源不同;其次,沪海作为国内的经济中心,在码头的囤积成本以及进出口关税方面,是远远不具备宁波港的优势。”

这两条理由看似牵强,但已经足够——没有哪项投资的优势能百分百确定。

四叔拿起这份项目书,重新翻阅起来,林高演也侧着脑袋,一起看。

这次,两人看得很仔细。

老爷子看完后,将文件放下,手指在茶盅上轻轻敲击,震荡得茶水一圈一圈的荡漾,许久,他终于开口,“你准备……联合国内资本,保证项目安全?”

项目安全,也就是保证收获期不被排斥出去。

肇基集团这些年在国内的投资,遇到过这种事,还不少——很正常,几乎每个国家都会发生这种事。所以,老爷子才有这种问法。

李承笑笑,又伸手揉揉眉心,“四叔,我想找您商量就是为这事。事实上……我今天拿回来的项目计划书,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