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1章 桑丘·潘沙(1 / 3)
墙壁上,挂着两版放大的地图,上面订满密密麻麻的大头钉。由线索得出的可疑地点,集中在布莱克山和霍恩河之间的三处峡谷平原地带。
这就是大家两天时间的功劳。
大头钉最多的一处,就在鬼山山谷,另一处则位于李承他们曾经去过的黑山山谷,还有一处距离战场比较远,位于桑丘山谷。
两天的整理线索时间中,李承对当年那场战争已经非常了解。
可以说,第七骑兵团兵败,完全是卡斯特咎由自取!
这场战争中,他因为轻敌,犯了三个严重错误,每一个错误,就足以致命。
其一是对“敌情”完全不了解。
6月20日,卡斯特接到特里将军的命令,围捕布莱克山一带的“红番”——白人对印第安人的蔑称。他在没有调查当地印第安总人口数的情况下,急匆匆率领旗下647名士兵,以及244名后勤辎重兵,沿河而上,进入布莱克山区。
6月24日傍晚,他从金矿主的口中得知,印第安周边部落将与明天在坐牛所在顶账位置举行“夏祭”。卡斯特认为这是一举歼灭对方的好机会。根本就没有考虑,“夏祭时,印第安人的数量,也最为集中,而且,印第安人对夏祭被打扰,绝对会疯狂报复。
这就导致,他的六百多名正式骑兵,直面接近五千名的愤怒印第安勇士。
其二就是他在战时的分兵策略,严重失误。
6月25日下午,卡斯特将六百多名士兵,分为三队,由他本人亲率一队从正面进击,另外两队则分别由雷诺少校和本腾上尉率领,从两侧包抄。
如果只是面对一两千名印第安人,这一策略无疑是合适的,但是,夏祭时接近五千印第安人,这些印第安人熟悉地形,很快就利用人数优势、地形优势,将三支分队实施反包围。
兵分三处,导致他的兵力被严重分散,并没有形成他事先料想的“合力”。
雷诺分队率先被击溃,一直被印第安人追赶,直接
退出战斗;本腾支队由于遭遇印第安人设置的重重陷阱,行军速度慢,而未能按时抵达预计地点。
这下好了,只剩下大约三百人左右的卡斯特率领的中路分队,遭遇以疯马为首的印第安勇士猛烈攻击,很快崩盘。
大势已去的卡斯特率部且战且走,印第安人则是收紧包围圈,大举猛攻。
最终卡斯特亲率的中路分队全军覆灭,他本人头部和胸部各中一弹,当场毙命。整场战役,美军当场被击毙268人,第七骑兵团几乎人人带伤。
卡斯特所犯的第三个错误也很致命,那就是为了保证部队的快速行军以达到“突袭”效果,卡斯特下令将包括加特林机关枪在内的比较笨重的装备和辎重都扔在了后方。
没有加特林机关枪以及骑兵团配备的四门小口径山炮,第七骑兵团的火器,并不占绝对优势。
这个屯放加特林机关枪和山炮的“后方”,有九成可能,就是眼前三个山谷中的一处,也就是马什船长所负责的后营地。
从地图上看,战争的爆发点,位于拜月山山坳,也就是霍恩河的南岸,而无论是黑山山谷、鬼山山谷还是桑丘山谷,都位于霍恩河北岸。这三个山谷都有布莱克山融雪而成的支流,都能满足作为后勤基地必须满足的两点条件:安全系数较高以及能够停泊船只。
现在的问题是,马什船长将后勤基地,究竟设在哪一处?
只有精确定位当时的后勤基地,才可以缩小范围,寻找被这位船长掩埋的印第安宝藏。大家都聚在两幅地图前,七嘴八舌的提着自己的意见。
李承让儿子坐在自己的腿上,单手抱着他,另一只手翻看马什船长日记,时不时抬头看一眼两张地图。马什船长日记中,并没有后勤基地的记录,只有一篇随笔中,提到“驻扎之后,情况糟糕透顶,蚊蝇像下雨般厌烦,令人无比想念温暖的家,还有可爱的潘沙”。
潘沙是马什船长的小儿子,日记中前面有好几
次提到,李承判断马什船长的这位小儿子大约六七岁,因为他提到妻子曾经来信向他抱怨儿子上学的苦恼——当时北美的教育体制并不完备。
字里行间,李承能感觉到马什船长,对这个叫做潘沙的儿子,非常疼爱。
这时,贝克在腿上呀呀叫着,坐不住想要下来,李承便将他放在地上站好,伸手摸了摸儿子的脑袋,笑了笑,自己又何尝不是?天下父母的心思,估计都差不多吧。
想到马什船长以及他的儿子潘沙,李承的嘴中随口念叨两声“潘沙”“潘沙”,念着念着,莫名的感觉这个名字有些耳熟。
一时间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这个名字。
想了会,还是没记起来,他便没再往深了琢磨,反正只是一个人名,又不是什么关键点,他又将注意力集中到蒂姆和安德烈的辩论上。
“安德烈,三十年来,一直在尽我的能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