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6章 朱仿壶具(1 / 2)

加入书签

陈国和一脸茫然,“朱文钧?这人我没听说过啊。”

徐政福没插嘴,等着李承介绍,他对朱文钧也不算非常了解。

李承微微一笑,拿起眼前的紫砂壶,指了指壶底的“翼盦(音安)”,“朱文钧老先生,别号翼盦……”

朱文钧先生出生于1882年,江浙萧山人。

上世纪末,他留学牛津,是清廷最早留学牛津的一批学子。曾祖为“萧山相国”“三朝元老”“五部尚书”,道光十二年一甲第二名探花郎,翰林院掌院学士、上书房总师傅朱凤标。

萧山朱家,可谓家学渊源深厚。

正是这份背景,让朱文钧先生的国学和西学,两厢具长。

留学归国后,先署度支部员外郎,辛亥革命后任财政部参事、盐务署厅长。二十年代,故宫博物院成立,即被聘为专委成员,负责鉴定书画碑帖。

朱文钧先生的鉴定能力,被当时的故宫博物馆马衡院长,称之为“识密洞鉴”。

他一生酷好收藏与鉴定,拥有魏、唐、宋各色碑帖七百多幅,藏书两万多册,明清家具二十多件套,此外还有诸多砚台、壶具等。

朱家所藏物品,在1954年,由朱老的夫人张藼祇(音同萱齐)女士率子朱家济、家濂、家源、家溍四兄弟,无偿捐赠给各大博物馆。

他的四个儿子,都是文物大家。

长子朱家济,二十岁就在故宫工作,此后更任国家鉴定委的成员;

二子朱家濂,国博研究员,著名古籍版本学专家;

三子朱家源,则是著名的史学家、考古学家和鉴赏家;

四子朱家溍,京师故宫现任研究员,国家鉴定委成员,太和殿金銮宝座的修复者。

目前,朱家溍的女儿朱传荣先生,也在京师故宫工作,一位杰出的文博工作者。

代服务于故宫,因而朱家又有“故宫文保世家”的美誉。

李承简略介绍了一番朱文钧老先生的生平,让三位听者,都有些目瞪口呆,实在是让人敬佩。

大家唏嘘一番后,陈国和颇为好奇地打量着李承,“你是根据什么,鉴定这把壶为朱仿?”

早先李加成介绍李承“鬼才,什么都懂”,陈国和还以为是他的夸奖之语,没想到这位小年轻还确实有真材实料,短短几分钟就鉴定出“朱仿”。

惊讶的不仅是陈国和,徐政福更吃惊,他同样瞪大双目地盯着李承,想要得知答案。

朱文钧先生非常喜欢陈曼生的字画及紫砂壶,为此,他取了陈曼生的字“翼盦(音安)”为自己的别号。与其他人喜好收藏曼生十八式不同,老先生喜欢动手仿制。

他仿制的“曼生壶”概不外售,全部自己留用,因而,“翼盦仿曼生壶”数量极少,又因为朱文钧1937年英年早逝,在侠州剑州声名不显,故此,他仿制曼生壶的事情,侠州剑州知道的人,真的不多。

这其中,肯定不包括李承。

2014年,京师故宫举行朱家溍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展,朱家的事迹在网络广为流传,朱传荣女士更是在这次展出上,献上一件朱文钧老先生仿制的“曼生十八式之一井栏壶”。

贾郑廷,曾亲眼目睹过那把“翼盦仿”,对老先生特意留下的“翼盦款”,印象非常深刻。

真正原因,李承自然没法说,不过,以结果逆推鉴定证据,就容易许多。

他单手执壶口,翻转过来,“陈鸿寿虽然有别号为翼盦,但是更多的出现在书画作品上,属于书画别号而非紫砂别号。”

“就现在市面上可以见到的曼生十八式壶具,其留款多为曼生、曼生铭、阿

曼陀室,或‘曼生为七芗题’等含有‘曼’字款,尚未发现一款‘翼盦’款紫砂茶具。”

徐政福点点头,同意了他的说法,也正是这一点,让徐政福对这件紫砂茶壶,起了疑心,继而追索寻迹,最终鉴定为“仿品”。

他伸手揉揉太阳穴,有些气馁和沮丧。

他自认这次鉴定是自己的一次杰作,因而今天特意挑出这把壶,用来试试李承的水准。哪成想,人家三两下就鉴定出来。

让他如何不气馁?

李承的话还没说完,只听他又说道,“刚才那只是疑点鉴定,其实这把壶本身,也有一些仿制品的特征。”

“哦?你详细说说。”陈国和坐直身子,不在将李承当成单纯的晚辈,有点请教的意味了。

“紫砂壶具有发色的特性,也就是紫砂壶使用越长久、茶水温度越高,变色越明显,越光亮,越可爱迷人,因而有‘紫砂百年一变色’的说法。”

李承将这把壶重新放在桌面上,缓缓转动,示意给大家看。

“这款壶,包浆看起来厚重,但色泽有些暗哑,并非上百年的发色包浆,而是属于后天盘玩所形成的‘手浆’。手浆偏沉,自然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