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莫名被撬(1 / 3)
生意人眼中,就没有什么非卖品,只是在价值和价格之间权衡而已。
乌老毕业于滇南大学森林系,也就是西南林业大学前身,妥妥的高知。在五六七年代,他在深山老林中研究茶树,小心谨慎的躲过几次风暴,并合理利用自身优势——玩林业不缺吃的优势,以食品从一位大风堂二代弟子后人手中换来两幅张善子的虎图。
这是乌修文的说法,有七八成可信度吧。
乌修文不太懂画幅尺寸的核算,李承听他描述后,有了大概推测,两幅虎图,一幅是四尺整张,一幅四尺三开竖轴。
宣纸一般分为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等数种,最常见的为四尺整张,张善子和大千先生研制的大风堂夹江竹纸最常用的也是四尺整张,其次为六尺整张。
四尺整张的面积为八平尺,四尺三开,按照行规算三平尺。
张善子先生自身绘画功底很深厚,画虎尤其了得,又因为是大千先生的绘画引路人和胞兄,其作品在侠州和凌州很受欢迎,现在的侠州行价在每平尺三千到八千羡金之间,视作品质量议价。
张善子的虎图,是那种价格不贵、保值性能稳定、升值空间不错、有流通市场的现当代藏品。
如果乌老板有出手意愿,李承还是很希望拥有这么一幅作品——翻过年去开拓市场,张善子的画作是送人的绝佳礼品之一。
李承与阿文聊了近十分钟闲话,右侧的那帮人终于有新动静。应该是达成交易,另一位伙计再整帮忙装箱,而乌老则笑盈盈的与这五人一一握手。
透过人群间隙和伙计装箱的停顿,李承看清楚两件物品,都是青铜器。
一件应该是高顶青铜胄,胄就是头盔,这种东西很少见的,不错的藏品;另一件是方腹青铜卣,器形别致,上圆颈,中方腹,下圈足,还有铜链提梁。
距离有些远,看不出真假。
李承可不会因为对店老板爷孙两人印象不错,就认为他们不出售假货。
注意到李承的目光,乌修文连忙笑着解释一句,“那几件都是朋友送这里寄卖的。”
为什么要
解释?呵呵,这些都是犯忌讳的东西!一抓一个准!
尽管在他看来,李承应该不是那种“告密”的人,可该有的规避,他还是一丝不苟的做了。
李承朝他笑笑,“理解!”
两人相视,哈哈一笑,这古玩店……哪有不违规的?
那帮客户没走,其中一位端着沉重的纸箱出门,估计是将货物装车,剩下四人则在乌老的陪同下,往这边的茶台走来。
阿文很利索起身,伸手拍拍李承的胳膊,“你不是说看看好古玩么?走,我们去那边。”
这家伙,机灵的很,这是不想李承和那拨人有交集呢。
见到李承,乌老一拍额头,连声道歉,“我这就去给你找文件,麻烦在等五分钟。”
又对一直陪同在身边的另一名伙计道,“阿昆,你去给几位泡茶,我有点事。”
说完,转身在收银台后面的柜子里翻找起来。
那名叫做阿昆的伙计,年岁要比阿文大一些,估计二十六七,对李承微笑点头,又伸手邀请四位客商去茶台方向。
经过这么一打搅,李承与四人有个短暂的目光对视,相互都很礼貌的点头微笑。与李承擦身而过时,其中一位瘦子,瞅瞅李承,然后又忍不住回头看一眼。
李承与阿文站在旁边等他们先过,自然也就看到瘦子的动作,可李承对此人一点印象都没有。
“老裴,认识?”黑瘦客商的回头,引起身边一位朋友的注意,随口问道。
这位姓裴的客商,再度回头看看李承,微笑点头,这才回头答道,“有点面熟,不认识。”
“要不……叫过来一起喝杯茶?”那位朋友看看李承,除了年轻,其他方面这年轻人都算得上出类拔萃,笑着说道,“说不准是你同行老乡呢?”
老裴连忙摇头,低声打断朋友的想法,“老杨,算了,面熟却又叫不出名字,多尴尬啊。”
事实上,这位老裴,已经认出李承。
李承没印象,并不代表没见过,更不代表别人没印象。
这位黑瘦客商,不仅见过李承,还参与了一场与他有关的争执,只是,那场争执中,黑瘦客商一直站在不引人
注意的地方而已。
裴旭子,斗门镇裴家村人,族中这一辈行五,人称“裴五哥”。
李承回国第一站的斗门墟市场,曾经在一位名叫裴老七的摊位上,购买一幅丁观鹏的《莲花大士像》,对方掉包未遂,双方发生争执,甚至差点打起来。
这位裴五哥就在现场,只是,他一向自诩有智力优势,对裴二他们的“武力”很看不上眼,因此那天争执时,他站在圈外远观,未曾出场。
故而,李承对他一点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