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买茶捡漏(2 / 3)

加入书签

,将李承让到柜台内的大茶台旁,转身利索的在柜台中翻出两种茶,放在李承眼前,“您看,这就是样茶,百分百原包装茶。”

说话的同时,又快速用热水壶烧水,冲壶洗杯,准备泡茶,动作干脆利落。

李承拿起这两块半截茶砖,对比着看。

泾阳茯茶色泽黑褐油润,茶梗之间,生长着斑斑点点的黄色霉菌。咳咳,可别以为茶叶变质,这是泾阳茯茶最为特别的地方——“金花”,学名“冠突散囊菌”。

确实是一种霉菌,但是这种霉菌对人体有益无害。

因为有霉菌存在,所以这块七零年代茶砖,有着淡淡的陈味,并不算好闻。

与之相对的是五零年代的雅安康砖,棕褐色带有一丝丝的金色,茶香很浓。

小伙计的切茶、冲茶、洗茶,头泡浇杯,一套动作,很熟练,两把壶轮着来,很快进入闷茶环节。他松了口气,拿着茶桌

上的毛巾擦擦手,对李承笑笑。

“我家掌柜的还有一篓子四十年代的庆沣祥老班章圆饼,绝对的好东西,虽然比不上同生号花卷,但也是老掌柜心头好,轻易不对外说的。我是看哥们你懂茶,才和你多句嘴。有没有兴趣?”

“有兴趣的话,我稍后去仓库,给您捎过来?嘿嘿,东西在您面前,老掌柜就不好意思收回去。”

不得不说,这位小伙计很会做生意,明明是推销,他却让李承感觉在占便宜。

不过,李承还真的被他说动。

历史上的“庆沣祥”是大理白族杨氏于嘉庆朝所建,早期以赶马帮和经营马店起。

清代因普洱茶贸易蜚声鹊起,“庆沣祥”商号开始自设茶庄,转为以经营茶叶为主,并在易武、佛海(今勐海)、云龙等地设分号,收购鲜叶加工制作成“庆沣祥”普洱茶,因为选料苛刻,制作工艺精良,“庆沣祥”普洱茶很快在茶马古道站住脚。

五十年代,“庆沣祥”被公私合营,并入大理茶厂,最终烟消云散。

但是,“庆沣祥”普洱茶的传奇,并没有结束。

2015年7月,七片同治朝“庆沣祥”圆饼(每片八两)成一篓,嘉得拍卖落槌价一百六十八万。四年之后,依旧是这一篓七片,成交价758万!折合每片一百零八万!

这一价格轰动一时,四年价格涨四倍,成为无数黑茶藏家口中“资本炒作”的典型范例。

他们家竟然还有庆沣祥普洱圆饼?

李承忙不迭点头,“大概什么价?带来带来,买不着,见识见识也好!”

小伙计故作神秘的对李承挤挤眼,有抬抬下巴示意老掌柜的那边,“这东西我不敢叫价,您得和老掌柜谈,我只能帮你偷偷拿过来。”

李承笑笑,真假不知,但这种销售手段,学习了。

清秀的小伙计,帮李承斟茶,泾阳茯茶和雅安康砖各一杯。洁

白的瓷盏中,都是红色,但两者的区别,一眼能辨认出来,泾阳茯茶清彻红浓,香味浓郁,雅安康砖则色泽红亮,香味平和淡雅。

李承微笑点头,“行,你去拿茶叶吧。”

小伙计大喜,打了个响指,“您稍坐片刻,我马上回来!”

闪身出柜台,又对那边谈生意的老者和另一名伙计招手示意,门口骑着摩托车,快速离开。

李承端起茶杯,分别酌了一口。茶叶确实不错,入口后,泾阳茯茶醇厚劲大,回甘很冲很快,雅安康砖,滋味很醇,回甘缓慢却悠长,两者各有特色。

相对而言,李承更喜欢雅安康砖。

约莫五分钟,还没等他一壶茶喝干,突突的摩托车停在门口,小伙计回来了。肩上扛着一只纸箱,腋下夹着一只,手中还拎着一只茶篓。

李承坐不住了,掀起柜台板出来,接过他肩膀上的纸箱。这只纸箱上有封条,“1954年6月14日出厂,雅安国营茶厂二厂封”。

再看看另一只纸箱,同样有封条,“1953年7月2日出厂,雅安国营茶厂一厂封”。

看墨色和封条序号,不似作伪。

再看那只班章茶篓,竹篾扎好,内包装为马三纸套住,从凹凸痕可查知七片。

马三纸套封的侧面红色楷书,写着“盖世佳茗谁得似,宇内唯有庆沣祥”。

将茶篓转一圈,封套纸上,毛笔行书写着“和乐老弟品鉴,甲申年辛未”——1944年农历六月。

笔力浑厚,刚劲有力。

我去!竟然是一篓礼茶——特制送人的茶叶。

也不知为啥没能寄出去?

只是,这“和乐”是谁?

李承习惯性的揉揉眉心……四十年代的茶叶,以当时的条件,很难做到全国通邮,那么只能在西南或者西北,或者南方的区域内邮寄。

四十年代,名或者字叫“和乐”的……

李承忽然灵光一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