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釉下五彩(1 / 2)

加入书签

醴陵陶瓷研究所是省直属机构,轻工部直管,正式名称为襄南陶瓷研究所。

昨天还以为要在主楼那边见面,孰料今早联系,于子龙老先生让直接去北门家属院区。等李承赶到是,于老爷子已经站在院门口等着。

于子龙与杜老年岁差不多,但明显要比杜老精神状态好,站桩式短发,即便有点白发也看不出来,显年轻,脸色有些膛红,身材不高微胖,背着手有股子官威。

似乎有些惊诧李承的年轻,不过很快就恢复过来,笑着与李承握握手,“李先生还真是年轻有为啊。老杜最近还不错吧。”

这是把自己当成杜老的后辈?李承没解释,握手时微微鞠躬,“杜老精神挺好。我是李承,您叫我阿承就行。”

于子龙家为独栋小院,在这多栋六层高楼房的家属院中,挺别致的。于大妈也在家,挺开朗的一位老太太,见吴伟将礼物送进屋马上离开,她还盛情邀请喝杯茶歇歇来着。

于老家中,陈列着不少醴陵精品瓷器,器型也很丰富,有点小博物馆的味道。

李承随手取下一尊撇口扁豆双禽瓶,这是1915年荣获“万国博览会”金奖的器型仿制品,色泽如玉,透光性很强,光泽度很好,瓷壁轻薄,屈指轻弹,声音清脆响亮。

“李先生很懂瓷嘛。”见李承动作娴熟,于子龙笑道。

李承笑笑,又取下一件釉下五彩福禄寿喜观音瓶,手指摸摸内壁,是人工拉坯利坯,瓷胎瓷土泽润细腻,算得上精心之作,只是造型和纹饰偏于传统。

于大妈用茶盘端来一杯绿茶,“李先生过来喝茶。”

“谢谢!”李承端起这只荷花盖碗,如水墨丹青,颇有雅意,杯身和杯盖撞击后回声萦绕不绝,绝对的精品瓷器,相比夕羡高端瓷器并不差。

李承一直认为,丝国瓷

器在技术上使用有一小撮精品窑口,完全可以和夕羡日精品瓷器相对拼,可为什么在全球高端瓷器市场,丝国一直就占据不了一席之地?

这原因细细分析,还是与国内瓷器的“倾销”政策有很大关系。

人们对一羡元件的瓷器和一百羡元一件的瓷器,感官上就直接将后者划归为高端品,即便两者质量相差不大。

而倾销政策又会引发另一个恶果,那就是为了保证利润,生产者必须在材料和做工上抠利润,这又使得其品质难以长期保障,当市场下滑时,不得不再度降价促销,然后再抠工艺环节成本;又因为利润和成本因素,丝国瓷器在创新方面的投入不足,花色、样式老一套……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丝国瓷器的口碑,慢慢就会崩塌。

而这个问题,又不是某一个或者两个窑口能够改变,实在是……国内瓷器厂太多,大家都想尽办法去赚外汇。一羡元五件,你不做?有的是厂家做!

这是一个系统的社会性问题,李承也只是想想,感慨两句而已。

他的舟国陶艺工坊,真正和于老家中的醴陵精品瓷相比,质量上有多大跨越?他自己最清楚不过!除了在花色创意方面有所超出,其它的……对半开。

马文涛最近在做的一件事就是严控出货量,严审销售代理机构的资质。

前几天还取消一家代理公司的销售资格,原因是他们将舟国陶瓷工艺的产品,搭配商场促销活动,马文涛认为这有损于品牌价值!

这点李承是完全同意的,这就是对精品市场的价格控制和放货量进行控制。

见李承忽然沉默下来,于老笑着问道,“听老杜说,李先生喜欢收藏醴陵老瓷?”

“于老不用这么客气,叫我小李或者阿承就好了。”李承笑笑,再度纠正他的称呼,

“我确实想要收购一些1918年之前的醴陵老瓷器,或者六七十年代的官瓷,如果有七四年的那套贡碗,那就更好。”

眼前的老者和杜老不一样,曾经醴陵窑口的主负责人之一,所以李承说的很坦白。

“小李对醴陵窑口的历史很熟啊。”于子龙哈哈一笑。

醴陵窑口釉下五彩,曾经有两个辉煌期。

其一是1908年到1918年,醴陵五彩瓷多次参加国内外赛会。

如此辉煌的醴陵釉下五彩烧制时间并不长,恰如昙花一现。1918年襄南瓷业公司毁了,厂房和机器都被毁坏,之后虽稍恢复但已属惨淡经营,品质不在。

其二自然是1956年到1976年,这二十一年间,醴陵窑口单是为丰泽园,就提供了一千五百套“红色贡瓷”,其它国字号机构,大约两万多套,可谓醴陵窑口最辉煌的岁月。

这两个时期的醴陵瓷器,具有很高收藏价值。

至于其它时间段生产的醴陵瓷器,还是算了吧。

李承所说的目标,恰好卡在这两个精品倍出的时间内,所以,于子龙才有这种话出口。

李承没说话,微笑着看着对方。

“只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