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银锁之谜(2 / 2)

加入书签

,又将凹下去的部分重新锤起来,现在的模样已经很完整,再加上他经常盘完,已经有老银的光泽。

杨玉林拿着这枚银锁,翻来覆去的看了又看,正面“承天之佑”,背面双鱼戏水图,越发肯定,自己以前见过。

可是,在哪儿见过呢?一时间真想不起来。

神色不变的将这枚银锁还给李承,顺带着还笑道,“能有一件儿时物件做念想,也是一种很特别的情怀。像我们这些

老东西,想找一件年轻时的东西都难,别说儿时的了。”

三人品茶聊天,等候乔亚他们鉴定组和评估组出结果。

杨玉林的脑海中,始终琢磨着这块眼熟的银锁。

这块银锁,肯定是自己参加孩子百日或周岁庆典时见过,也就是说孩子(他还不敢百分百肯定一定是李承)的父母,肯定是自己的朋友。

按照深博查到的李承资料上描述,他是1972年出生,孩子庆典,要么是七二年,要么是七三年,当时自己在哪儿工作?

这,杨玉林记得,二十四年前,自己和师傅一起,在楼西茂名地区下属的一个叫做红旗农场的地方,劳动改造。

红旗农场是楼西南最大的国有农场,面积超过三万亩,自己和师傅在那里待了整整五年。也就是说,很大可能就是在红旗农场时见过这方银锁。

当然,也不排除回乡探亲时偶然参加孩子庆典遇见的可能。

尽管他确定时间范围和大概地点范围,可依旧想不起来银锁究竟出自哪位朋友家的。

也许,就是在其中一场喜宴上看到过这件银锁,并因为“承天之佑”四个字,而留下一丝印象。

该不该和眼前的年轻人说?毕竟,自己还是想起来一个红旗农场!

万一,眼前年轻人,真的是红旗农场哪位住户,当年丢失的呢?

这也算一条线索。

他完全可以去红旗农场所在的水口乡(红旗农场跨八个乡镇,当时杨玉林师徒住在水口乡)去查访——查访镇上谁家在1975年丢了孩子,说不定就能查到自己身世。

还是得说!

杨玉林轻声咳嗽,正准备开口。

书房门从外面推开,乔亚满脸喜色的走进来,边走边抹额头汗珠,“李先生

,你的藏品果然很全乎,一家木作馆,绰绰有余!就是……那凤柜、画桌,还有那平头案,都让给我们深博呗!”

李承笑笑不语,目光看看杨馆和郭馆。

他手中两百二十七件明清家具,一共留下九套外加几个大件,合计五十三件,准备升值之后再出手。

当然,如果深博出的价格合理——李承不求高价,但不能坏行规,必须合理,也是可以出让的,可是,谁让他们只带了七百万羡元?

这六百万中,还包括秦国栎阳鼓、元代鲜于枢的《草书唐诗》,裴休拓本《化度寺碑》贴,大觉子的金碧山水、二居的八件套瓷器等二十七件字画、瓷器。

说实话,这笔交易,李承其实所赚不多!

他扫货维吉尔家花了两百万夕元,折合羡元三百万,此后有投入四十多万羡元购置李汉翔的藏品,又花了叁佰贰拾万夕元折合羡元近五十万羡元,扫货何酋广家。

还有他购置那些字画、瓷器的钱呢?

所以,这次交易,李承真的很讲良心,差不多只有市场价的七成五左右。

这一点,杨馆和郭馆心底明镜儿。

杨玉林瞪了这位手下爱将一眼,“坐下来歇会,喝杯茶,你吵吵个什么劲?”

乔亚的眼力、学识绝对是国内大师级鉴定水平,可这学究性格,怎么也改正不过来。说话直来直去的,没见自己和老郭正在想办法么?

他这么莽撞地来一句,自己该怎么往下说?

让乔亚将房门重新掩上,杨玉林看了眼这位年轻人,筹措着话语,“李生,你这件银锁很别致啊,能给我再看一眼么?”

这话一出,不仅李承,连郭光磊也觉得有蹊跷——一件很常见的银锁,三番五次的看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