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风居住的街道(4 / 6)
周彦先简单试了试二胡的音,然后深深洗了口气,抬手拉了起来。
他的二胡水平真的很一般,不过要比陈书记强一点,毕竟是音乐科班出身,很多民间乐者们容易犯的错误,他都能规避掉。
既然是当众表演,周彦自然是要拉自己比较熟悉的曲子。
二胡名曲中,周彦最喜欢的是二胡大师刘天华创作的《空山鸟语》,跟《二泉映月》的伤感不同,这首曲子整体轻松活泼、意趣昂扬。
原曲有五段,另有引子和尾声,不过周彦现场做了一些改编,把原本带装饰音的引子丢掉,然后暂时略过一二段,直接开始拉三四五段。
三四五段运用了各种拟音技巧,描绘出了一幅群鸟合鸣的欢快场景,周彦这样改,主打的就是一个先声夺人,猝不及防。
这一招也很奏效。
虽然周彦的拟音技巧很不一般,但是却把老头老太太们给惊住了。
乖乖,这二胡拉的也太生动了。
余桦他们不太懂二胡,也觉得周彦拉得挺好,只有赵嶙知道,周彦的二胡水平一般。
不过赵嶙可不觉得周彦二胡水平一般有什么问题,本来作曲家就不需要对乐器太精通,能做到广就行了。
相对于其他作曲者,周彦这二胡水平已经可以了。
“这是什么曲子?没听过啊。”巩莉小声问道。
赵嶙说道,“这是二胡名家刘天华先生创作的《空山鸟音》。”
“嗯,怪不得能听得出来鸟叫声。”
三四五段拉完了之后,周彦才进一二段,最后把尾声部分改了一下拉了出来。
这样一改,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群鸟在回家的路上嬉闹追逐,最后慢慢隐入林中,一切归于寂静。
等到周彦一曲拉完,不用陈书记指挥,老头老太太们自发地鼓起掌来。
“好。”
“拉的漂亮。”
“太好听了。”
“感觉有鸟叫一样。”
“再来一首。”
周彦要将二胡还给陈书记,后者笑眯眯地说道,“周指导,大家这么喜欢听,你要不……再来一首?”
“是啊,再来一首吧。”
“真好听。”
面对这样另类的安可,周彦也没办法,只能点点头,“那我再来一首。”
陈书记双手合十,“感谢,十分感谢。”
等到陈书记走开,周彦想了一会儿,应该拉什么曲子。
他熟悉的二胡曲子就那么多,《二胡映月》刚才陈书记拉过了,他也不太想拉。
就在他犯难的时候,一到清风从远处吹来,这风在巷子里面跌跌撞撞,变得混乱起来,在人群中窜动。
二胡的琴弦被这混乱的清风抚弄,发出只有周彦能够听见的声音,像问好,像控诉,像悲鸣,像欢愉,各种各样复杂的情绪裹挟在琴弦中,最终又被清风带走。
这阵风挺强的,但除了周彦,似乎并没有人当回事情。
看着远处被风拂动的树叶,周彦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他摆好姿势,抬手演奏起来。
曲调一出,众人就从中听出淡淡的哀思,像是母亲在家盼望着久久不归的游子,又像是妻子盼望着征战沙场的丈夫。
余桦忽然想起来一句古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听到这首曲子,他脑海中出现的是河边杨柳随风飘拂的场面。
远去的亲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
原本老太太们还等着听一首像《空山鸟音》一样的曲子,没想到等来的却是这个。
老人家情绪敏感,一听这种充满思念的曲子,就绷不住了。
越是年纪大,经历过的离别就越多,在场很多都是独居老人,他们的另一半可能早就离开了,这首曲子勾起了他们的回忆。
有些人走了,还能期盼,有些人走了,却再也无法回来。
巩莉微微叹了口气,又问赵嶙,“这首曲子叫什么?”
赵嶙愣愣地摇头,“我没听过。”
“看来你还是学艺不精啊。”
赵嶙再次摇摇头,“我怀疑,这首曲子是彦哥自己写的。”
“……”
这首曲子虽然很有古风,但是能看出现代作曲的痕迹,这一类曲子,也是周彦的那首好戏。
“真的么?”
余桦点头道,“我觉得有可能,我之前看他干过这种事情。”
他说的是《借黄瓜》,那次他可是实实在在地看着周彦即兴吹了一首新曲子,所以他现在对周彦的才华深信不疑。
那边周彦拉完第二首曲子,老头老太太也鼓起掌来,不过这次鼓掌的力度明显要比之前弱很多,好些个老人家还沉浸在被这首曲子勾起的回忆之中。
周彦没说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