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麻子的故事(1 / 1)

加入书签

王先生大名王启智,王先生是永安镇上唯一的教书先生,王先生祖籍云雾山下李集镇,和永安镇隔汉滨河相望。

王家在李集也算大族,诗书传家,据家谱记载,王启智曾有祖上在前朝为相为将。

王先生在前朝就考取了秀才,有功名在身。有功名在身的王先生脸上还没有麻子,相反,那时的王先生一表人才,满腹经纶。

前朝亡国之君李文超荒淫无度,朝中奸臣当道,百姓民不聊生。适逢天下大旱,内忧外患中,终于引发西北异族大举南下,各郡县义军蜂拥而起。

秀才王启智不怨昏君无道,只恨奸臣误国、美色惑主。害得王启智空有一腔热血,报国无门。

有道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独善己身的王启智在鄂郡汉滨河畔云雾山下,日出而作、日暮而息,也过了几年平静的日子。

可惜战火无情,天下大乱中,哪里能寻到一处真正的世处桃园。

一个秋天的早晨,早起的王启智正在洒扫庭园,突然听到自家柴房里有动静。王启智打开柴房大门,柴垛旁,竟是一个妇女正在生产。

大惊失色的王启智连忙唤来家人和街坊四邻中的年长女子,帮那妇女接生。

所幸乱世之中,人命坚强,妇人产下一个女婴后,母女竟然都活了下来。

活下来的女子说起自己的经历,自己原本也出生在好人家,但旱灾兵祸大疫不绝,西北十室九空,只剩下自己孤身一人,从西北方一路沿汉滨河逃难而来,到了李集镇后,身子沉重,实在是无处可去了。

讲到一路上看到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哀鸿遍野,有许多地方因缺衣少粮,已经开始易子而食。女子东躲西藏,时刻担心自己早产,孩子啼哭会引来杀身大祸。说完,磕头如捣蒜,只求能在乱世中能有容身活命的地方。

王启智早已动了恻隐之心,但男女有别,自己不能开口作主留下这母女二人。家中族长王老太爷,原也是温厚长者,但乱世之中,哪敢收留一个来历不明的女子,怕一招不慎,引来灭族之祸。

族长吩咐散了一些银钱,给那女子,又吩咐王启智安排女子在镇外村中落脚。毕竟一个身怀六甲的女子,独自一人从遥远的地方而来,言语中必然有不净不实的环节。王家诗书传家,又不能眼睁睁看这孤儿寡母倒毙在这李集镇,这样也算仁至义尽了。

按老太爷的意思,王启智将母女二人安顿了下来。心中不忍,隔三差五去看望接济一二。

时日不多,村里就有闲言碎语传了出来,说王启智在外诱拐了风尘女子,事情败露,骗取族长信任,在这李集镇安了外室。

王启智还没有成家,就被泼了污水,有心想找到谣言的出处,又无处可寻。想要找族长解释,又觉得此处无银三百两。正在暗自恼怒时,更大的灾祸降临了。

汉滨河旁,有一伙水匪,时分时聚,做一些打家劫舍、洗劫过往船只的勾当。

前段时间,这伙人自己起了内哄,在一次行动中损失了不少人手。对乡邻而言,这自然是好事,可听说这些人的首领银臂铁手,尽然一路北上,去投奔夏王,作了义军,摇身一变,成了正义之师。

银臂铁手兄弟二人走了,留下几个兄弟,四处招募闲汉游勇,说是要建功立业,恢复中原汉人江山。

王启智对此很不以为然,一群贼盗,师出无名,还做着封侯拜相的梦,真是礼乐崩坏至极。

王启智瞧不起这群贼人,这群贼人却惦记上了王启智,在夜深人静时,过汉滨河,突袭李集镇,不求财不求物,绑了王启智,让他给四邻八乡的士子们做个表率,在这乱世,随军做军师,为夏王大业尽一份心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