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农业 地理与钢铁》热销(1 / 2)
《农业、地理与钢铁》随着印刷量越来越大,影响力渐渐从文人士大夫群体传播到普通人之中。
这书本来就是作为科普读物写的,在前世跨不同文化之间都可以看得懂,放在这年头,比起四书五经,普通人读《农业、地理与钢铁》反而更容易理解其中意思。
太高深的哲学内容,大多数读者看不懂,会去了解的很少,太过于简单的内容大多数人又看不上,《枪炮细菌与钢铁》之所以流传广泛,正是因为这书的阅读门坎并不高,而其中的内容又是人类史的精华,所有人读着书都能有自己的感悟,然后夸夸其谈的去纠正别人,以获得自己的优越感。
《农业、地理与钢铁》在万历年间也因为同样的原因而流传广泛,王文龙因为这本书而名声大噪,一夜之间成为了江南最受欢迎的文人,名声直逼当年的李卓吾。“生产力决定生产制度”这一句话,渐渐成为喜欢卖弄学问读者的口头禅。
袁无涯也是挣得盆满钵满,《农业、地理与钢铁》首印三千册卖了两个月才卖完,但打出了名声之后越卖越快,第二版印刷的三千册不到一个月就销售一空。
不过这独门生意他也做不了多久了,福建的盗版书正在飞快赶上,蜡纸油印技术大大减少了刻盗版书籍的用时和投入,《农业、地理与钢铁》正版第一版还没销售完毕,盗版书就已经在市面上渐渐流传,第二版印出的同时,就已经在和盗版书做竞争了。
且如今盗版书商发现《农业、地理与钢铁》十分好卖,正在迅速加印,价格已经打到了底,书植堂高质量《农业、地理与钢铁》的成本价,可以买两部的毛边盗版版本,福建的书商大概要让全天下稍有钱财的读书人书房中都备上一本《农业、地理与钢铁》才会甘心。
这且不说,还有许多蹭热度的人类史书籍,也在江南出现。
这年头的书籍印刷只是被当做普通的商品管理,国初的那些法典已经没有人在真正执行,实际印书不需要备案,只有当书籍内容被发现有问题时官府才会后知后觉的进行查抄。
加上蜡版油印技术出现之后印刷成本的降低,写书已经渐渐成为本少利多的事业。
许多小作坊刊刻的人类史书籍就是走这样的路子,王文龙的《农业、地理与钢铁》只不过是讲明了人类史的一些基本规律,属于是科普性质,但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以及朝代并没有过多加以分析。这就给了其他文人很大的写作空间。
王文龙写东南亚岛屿,其他文人也可以写浙江外海的岛屿,王文龙写中华文明的演变,其他文人自然也能写浙江、南直历史上的演变。
如果这些文人老老实实的写作,所出的作品也不失为从人类使视角分析地区史的好书。但真的去查地方史料太难了,这年代又没有互联网,而且地方使这种小众书籍,即使在后世许多内容也是互联网上查不到的,往往要到当地的图书馆去翻阅地志才能知道较为准确的信息。
何况在明代,非是藏书之家,对于大多数读书人来说,地志这种刊印并不多的书目,他们找都没地方找去。
于是大多数蹭热度的书籍只是拿了“生产力”“生产制度”等等概念胡编乱造,甚至拿着话本小说的内容当做真实历史然后有来有去的分析,所写出来的东西自然闹了不少笑话。而他们直接套上《由农业、地理与钢铁看xxx》的内容公然发卖。
《农业、地理与钢铁》是大部头书目,哪怕便宜的盗版版本也要一两银子才能买到,而这些蹭热度的书就依靠字数少取胜,一些不舍得出钱买《农业、地理与钢铁》的贫穷文人又想要跟上潮流,听了书商的骗可能就买了这样的书籍,当做《农业、地理与钢铁》的同类书目品读味道。
最后自然会对于王文龙的作品产生理解偏差。
袁无涯极为痛恨这种事情,倒不是因为他多么爱书,而是这种行为明晃晃的在抢他的生意。
他也不是吃素的,动用自己在苏州的关系将这些书商以所刊妄言的罪名告到衙门去,衙门扣了十几船此种蹭热度的书籍,打做纸浆,但效果甚微。
因为明代的出版业一直都有蹭热度的传统。
《后西游》、《续水浒》这算是明目张胆的,《西游记》火了之后立马跟着就来《东游记》《南游记》《北游记》,甚至包括一代名作《金瓶梅》最开始也是蹭《水浒传》的热度,只不过因为作者的功力实在太强,写出来的内容别有趣味,开创了市井艳情小说流派,所以才成为了永恒经典。
袁无涯也知道自己告官并不能杜绝此事,但起码可以展现自己在苏州的关系,震慑一下敢和他进行商业竞争的同行。
面对《农业、地理与钢铁》在江南的火爆,《苏评报》忍不住发出感叹:“本年以来苏人文士开谈,只论二事,一是红山玉,一是《农业、地理与钢铁》,而此二件事,都与王建阳有关。”
而就在此时,京城之中也正爆发起与王文龙相关的一场争论。
李化龙给万历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