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父老乡亲(1 / 2)
美不美,乡中水,
亲不亲,故乡人!
三辆五十铃军用卡车,缓缓的在乡间小路上穿梭,尘土飞扬、黄沙满天,冒充伪军的孙长生他们却湿了眼眶…
小翠躲在后面的车厢里面,望着眼前的土路沙丘、树林河流,还有干旱枯萎的芦苇丛,儿时的记忆扑面而来:
是啊,这是我们从小长大的故乡!
记忆里儿时的家乡,垂柳白杨、梧桐飘香,荷红苇绿、蛙鼓蝉鸣,在白洋淀的河水中,嬉戏游泳、捕鱼捉虾,白天偷枣、月下偷瓜,一年四季、花开花落,有着无尽的趣事与欢乐。
然而随着军阀混战,烽火四起,日寇入侵,遍地狼烟,美丽的家园已经被战争破坏的千疮百孔,被铁蹄践踏的满目疮痍,与之前的模样相比,仿佛隔世了一般…
战乱中侥幸存活的人们,同样是有着天翻地覆的改变,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又有多少人流离失所、三餐不饱。
短短几年间,小翠最是感同身受,落差犹如天上掉到地下一般,从地主老财家里的大小姐,沦落为四处飘零、无依无靠的游民,马保长死了,家也没了,唯一值得眷恋的,是马大元一家人和孙长生。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吃饭用碗,炒菜用锅,转眼间马保长和马万三已经死了将近四年了,马小翠此行的目的,就是来祭奠一下她亡故的至亲。
卡车浩浩荡荡的开进了马村村口,引来了许多村民的围观和议论,当看到小翠从车上下来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惊呆了。
村里的老者说道:
“原来是小翠闺女啊,你怎么坐在皇军的大卡车上了?自从你们杀死了刘霸天,烧了马家大院,转眼间已经过去了好几年!”
小翠拉着老者的手说道:
“马老伯,村民们过的都还好吗?我们拉来了一车的粮食,先让村民们充充饥,就在村头搭建一个粥棚,勉强能撑上一段时间!”
马老伯激动的说道:
“小翠啊,你就是那《水浒传》里的及时雨宋公明呀,今年大旱,粮食绝收,村民们都遭了灾,眼看秋收无望,漫长的冬天还不知道怎么熬过去,你竟然送来了粮食!”
村民们也纷纷夸赞道:
“马保长算是积了阴德了,生了你这么一个好闺女,马家得罪了日本人,遭受了劫难,现在想想都令人痛心和惋惜。”
听到这里,小翠内心就像被针扎了似的疼痛,泪水不由自主的流淌了下来,孙长生见状,急忙向前好言安慰,并让王留下拿来了大量的元宝和纸钱。
昔日辉煌的马家大院,现在已然是残垣断壁、荒草丛生,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望着从小长大的家,小翠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嚎啕大哭,跪倒在院子里…
孙长生和王留下则在院子里焚香烧纸、祭拜亡魂,也有很多村民自发的加入祭拜的仪式当中,缅怀和超度这些年死在日军屠刀下的亡魂。
惊天地,泣鬼神,哭爹喊娘之声不绝于耳,一番悲天悯人的祭祀完成以后,小翠已经哭成了泪人,孙长生把她搀扶起来,因为有事在身,向村里人辞行要走。
马老伯苦劝不住,只有叮嘱道:
“我看你们身穿制服,乘坐卡车,想必是有任务在身,老朽在这里也不便挽留,只是小翠是个好姑娘,我就把她交给你们了,无论何时何地,这里永远是她的娘家,娘家人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
孙长生点头答应,小翠泪眼婆娑,一阵寒暄过后,众人在村头挥手告别,车上的大米已经清卸干净,在乡亲们的众目睽睽之下,三辆卡车缓缓的驶离马村,扬尘而去。
他们一路向南,沿着弯弯曲曲的土路,朝着陈氏义庄的方向前进,走了半天的功夫,此时已经是下午时分,烈日当头、又饥又渴,孙长生则安排随行士兵们休息一下,刚好前面是一条蜿蜒流过的小河。
孙长生带着十几个随从来到河水边洗脸,远远望见芦苇荡的阴凉处停靠着一艘渔船,两个头戴草帽、身穿背心的年轻人警觉的站了起来,看动作向是拔出了手枪!
孙长生和王留下自然是不甘示弱,抱起胸前的冲锋枪就对峙了起来,并且厉声呵斥道:
“你们是谁?举起手来,缴枪不杀!”
对面芦苇荡里传来稀疏的叫喊声:
“报告太君,我们只是打渔的老百姓,您可千万不要开枪啊,以免大家伤了和气。”
一来二去,孙长生听出了端倪,没想到对方的声音竟然如此的熟悉,和王留下确认了之后,齐声高呼道:
“孙大富,是你吗?…”
对方显然是大吃一惊,急忙把渔船从芦苇荡里划了出来,惊呼道:
“老天爷啊,怎么会是你们?孙长生、王留下,你们怎么穿着伪军的衣服,该不会是投怀送抱、叛变革命了吧?”
孙长生连忙解释道:
“最近这段时间,不是忙着送粮赈灾呢嘛,熊司令让我们穿上这身衣服,在整个白洋淀地区,来去自如、无人敢拦…”
孙大富和苗铁蛋瞪着大眼睛,说道:
“我们听说大日本皇军四处送粮,到处赈灾,原来是你们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