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姜老叔公(1 / 2)
姜老叔公出生于1860年。
也就是大清咸丰皇帝十年,这一年对摇摇欲坠的大清朝来说,是致命的一年,是丧权辱国的一年,是令中华民族蒙羞的一年。
其一,英法联军登陆舟山,进攻天津,并在大沽口把僧格林沁率领的蒙古马队和八旗骑兵击溃,为进一步围攻北京城做准备;
其二,僧格林沁率领的蒙古马队和满清骑兵两万余人,撤防到通州的八里桥,与英法联军的长枪火炮,展开殊死的抵抗和进攻…
大清将士虽然英勇,骑着战马冲锋陷阵,僧格林沁更是高举着旗帜,宁死不屈,但在长枪火炮的攻击下,冷兵器显得那么的脆弱与无助,最终英法联军以死亡五个人的代价赢得了胜利;
其三,英法联军在北京城烧杀抢掠、火烧圆明园,与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这也就代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清政府懦弱腐败,永远的被帝国主义列强踩在了脚下;
其四,太平天国发动多次大规模的战役,包括上海之战、淳化之战、二破江南大营和安庆之战,其中有胜有败,患得患失…
姜老叔公就是在这内忧外患的年份里面呱呱坠地,村里人至今都流传着一个神奇的传说,据说姜老叔公出生的时候,金光满屋、香味阵阵,闻之就像是寺庙里上供的檀香一样…
村里人无不称奇,连连向他父母道贺,这孩子天生异象、骨骼惊奇,长大以后绝对是贵不可言,将来一定是飞黄腾达的大人物,父母也是高兴不已,给他取名叫做“金玉”,意思就是像金玉一样稀有珍贵。
童年时期的姜金玉确实聪慧无比、记忆力惊人,在私塾里面学的东西都是过目不忘,张口就来,以至于就连教书的老先生都震惊不已,直言教了一辈子的书了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学生,简直是小刀拉屁股,开了眼了…
七岁那一年,姜金玉和小伙伴们在大门口玩耍,遇到了一个疯疯癫癫,拿着破碗乞求化缘的癞头和尚,让人感到震惊的是,他居然还背着一个酒葫芦!
癞头和尚阔嘴悬鼻、大耳宽脸,眼睛小的眯成了一条线,头上长着凹凸不平的大疙瘩,远远看过去就像一只癞蛤蟆一样…
这样的打扮和长相把孩子们都吓哭了,大家伙一哄而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而癞头和尚则跑到姜金玉家里讨要肉吃,父母没有办法,只有杀了一只下蛋的老母鸡来款待他…
就这样,癞头和尚打开酒葫芦,一边喝酒,一边啃着鸡腿,嘴里吧唧吧唧的流着鸡油,不消片刻,一只老母鸡就这样葬送到了他的肚子里,吃饱喝足,打着饱嗝,癞头和尚剔着牙缝里的肉丝说道:
“香,这只老母鸡真他娘的香,我也不白吃你家的东西,刚才在大门口,看着这孩子清新脱俗、很有灵气,不如跟了我去,做我的徒弟如何?”
姜金玉父母视若珍宝一样,哪里肯依,慌忙解释道:
“大师真会说笑啊,我家三代单传,就这么一根独苗,哪里舍得他出家当和尚,云游去四方,谢谢大师的谬赞和夸奖!”
癞头和尚摇了摇头,说道:
“唉,可惜了了,多么好的佛缘和根底,只要稍加点化,定然能够得道成佛,位列仙班,不比在这劳苦世间里做普通人强?他并不是这凡间的人,怕是你想留也留不住…”
随后说了一段偈语:
金鳞岂非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修行百年终成人,洞房花烛显真身。
龙门不跳没官位,父母不死运不通,
不信且看高堂上,西风休笑白头翁…
然后就哈哈大笑,背起酒葫芦,拍着肚皮就扬长而去,留下了一头雾水的一家人,在风中独自凌乱…
果然不出癞头和尚所言,姜金玉生不逢时,死不见鬼,等到他好不容易长大成年之后,即将面临着进京赶考,凭借着他优异的成绩,肯定能够高中状元,光宗耀祖。
可是恰逢国家动荡、边境战乱,英法联军不断挑衅着大清国的软肋;日本帝国主义又发动甲午中日海战,要求大清朝割地赔款;老毛子沙皇俄国又横插一脚,与中国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将帕米尔高原上的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据为己有…
光绪皇帝焦头烂额,慈禧太后诚惶诚恐,于是将科举考试暂时取消掉了,一道诏书很简单,全国学子寒窗苦读十几年,化作了滔滔江水,付诸东流了。
姜金玉的心情也是一落千丈,情绪低落到了极点,感觉造化弄人、阴阳不定,于是在父母都催促和撺掇下,就成了亲结了婚。
怪事就发生在这洞房花烛之夜上,姜金玉喝多了酒,醉眼朦胧,来到了卧室里面,在摇曳的烛光之下,挑开了新娘子的红盖头…
只见娇妻低眉含笑、两颊绯红,面如桃花、肤若凝脂,朱唇榴齿、杏眼黛眉,好生漂亮的女子,简直就是人间极品,天仙下凡。
姜金玉身材高大、文质彬彬,美比宋玉、貌似潘安,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美男子,两人是郎情妾意、互生情愫,干柴烈火、一点就着。
于是在闺房之中,红纱帐下,两人是宽衣解带、肉体横陈,翻云覆雨、香汗淋漓,同赴巫山之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