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生不逢时(1 / 2)
林应圣离开之后,朱先樆的脸色便冷了下来,她垂手看向方才一直一言不发的卢妙音:“说句话吧,卢议国,您怎么看这位次辅大人?”
卢妙音垂眸以待:“是个能人,只可惜,生不逢时。”
林应圣此时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林亦奇之后的内阁绝不可能归属于他,无论是从卢妙音还是朱先樆的角度,都不可能让内阁首辅这个重要的职位开父传子之先例。
更何况。
朱先樆嗤笑一声,把玩着手中的议国大印:“是啊,生不逢时,此子心中有恨,林亦奇倒是捡了个好儿子。”
固然林应圣尽力隐藏了自己的悲痛,但是这在朱先樆与卢妙音眼中无所遁形。
“倒是陛下很会画饼啊。”卢妙音揶揄道,全力支持?真亏朱先樆说的出来,她不使绊子就很好了。
事实也是如此,在阁组竞选的满意度投票中,只有通过政务能力综合测验,得到允官证的现役官吏或者预备役官吏,其投票所占权重是比普通民众高的。
允官证,即准许晋官资格证书,是大明含金量最高的证书,没有之一。
大明的满意度票选,分为执政考核票选与民生政策票选,前者是对被考核者执政能力的票选,后者则针对执政者在位期间的民生政策,前者多应用于各级官员的晋级考核,后者则是实时开通,一但后者的满意度跌破60,就需要对后者的工作进行全面调查。
无论是阁组竞选,还是各行省,各部官员的执政考核票选中,持有允官证的根据成绩档位与未持有允官证的平民,其投票所占权重分为30,20以及15三个档次。
也就是说,只要通过并持有允官证,便能在说执政考核票选中相当于平民的15票。
同样地,在民生政策合理度票选中,持有允官证的官吏或者准官吏手中一票仅相当于平民的05票。
而在组阁票选中,执政考核与民生政策之间的比例为15比1,这也是为什么说允官证在组阁程序中的重要性无可比拟。
这就是作为皇帝的朱先樆有操作空间的原因,在全大明不计其数的官吏及准官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对朱明皇室保有崇拜心理的,也就是所谓的保皇党。
也因此,皇帝陛下对时任内阁的评价,也是作为内阁能否顺利连任的重要参考条件,她都能左右在职内阁连任了,左右一个次辅能否顺利接过上一任的遗产,能有什么难的。
更何况,由于各方势力的倾轧,以至于自从新内阁制度出台以来,从未有过内阁次辅在前任内阁薨逝之后成功组阁的先例。
哪怕这位林应圣,有可能是自改革以来,屁股坐的最稳的听政也无济于事。
他们现在最重要的是朱棣,首先得稳住他,在此之前,朱先樆不允许出现任何不稳定因素,一但林应圣发现林亦奇“薨逝”的真相,绝对会不自量力地对朱棣出手,甚至有可能妄图让朱棣变回林亦奇。
这怎么说呢,简直就是在自寻死路,朱棣拥有林亦奇的一切,还能演不好一个林亦奇?
林应圣被朱棣戏弄,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了。
当然,也有可能林应圣足够清醒,但朱先樆与卢妙音不可能去赌这个微不足道的一点可能性,内阁首辅,文官之首,不能有这么大的破绽。
从后殿踱步出来的王小六并没有理会二位政客对次辅大人的算计,他更关心的是《永乐大典》被历任首辅们不约而同隐藏的那部分。
“林应圣是真的不知道,还是有所隐瞒?”王小六疑问道,毕竟在他看来,这位本来温文尔雅的次辅大人,已经因为林亦奇的疑似非正常死亡失去了理智。
“隐瞒?不至于,他应该是真的不知道。”卢妙音回答,自从知道《永乐大典》有未知权柄之后,他已经前后算了数卦,只可惜事关一尊近仙,而且已经结果,她什么都算不出来,但是以她的手段,林应圣是否欺瞒他们,还是心中有数的。
“《永乐大典》已经结果,我们想推人上去承继此法也无济于事,如此一来,只能寄希望于我们的总宪大人能在东昆仑探出成祖文皇帝的虚实了。”朱先樆无奈地叹了口气,这种命运全靠一个自己尚未完全信任的人的感觉实在不好,“知会卢、王、温三姓,想个法子,在组阁程序正式启动之前,摘掉林应圣的听政之职,只消用停职调查的理由拖住他,他就失去了候选组阁的资格。”
“动作要快,他可不是什么好糊弄的人,说不准已经猜到我们要做什么了。”朱先樆看向卢妙音,“只怕还得仰仗卢老。”
卢妙音自从那次出事之后,被迫卸去摄政之职,不过她毕竟是当时唯一的近仙,她卸职之前,觉得独裁制度有很大缺陷,便提倡改制了大明的执政制度,改称三议国,分为执政,掌军,监察三权分立。
卢妙音的职务便是监察皇帝与首辅,避免二者联手,也要避免此强彼弱,必须保证军权与政权的完全独立,直至出现了新的近仙,她又主动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