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要出宫(1 / 4)

加入书签

十几日之后,郑和宝船返航。

由于民间商船出去的远比郑和的宝船早,外面那些稀罕物该见的都已经见过了。

郑和着重递交了新访问几个国家的国书,并介绍了搭船前来拜访一些国家的使节。

无论国家大小富庶,只要是真心相交的,大明的待遇全部一视同仁。

这些使节们在奉天殿受老朱接见后,便全都由礼部鸿胪寺负责安排接待。

两部主官刚一领命,朱允熥便问道:“门尚书,如今的大明对外交流频繁,礼部的官吏是否够用?”

门克新愣了一下,表现的特别警惕。

连连点着头,应道:“够,够用!”

经过数次科举取仕,因职大身份中举的士子越来越多。

而且,发展到目前单科不仅仅只限于大明律和算数了,六部都察院所用的所有专业知识都应涵盖了。

一个既精通于经史,且又能专攻各类专业的人,肯定要比那种只专读于经史的更具备竞争力。

再加上,职大本就是优中选优出来的,这些人头脑聪明学习能力又强,处理起问题来比各衙门那些老人都干练。

久而久之之下,那些只专读四书五经出身的官员,就开始联合排斥起兼修职大专业的士子来。

因为利益相同的缘故,连带着那些读经史的,也开始排斥起职大出身的士子来。

那些衙门都像是相互商量了好似的,宁愿把职大出身的那些士子外派出去,也不愿意让他们进入京里的衙门。

之前朱允熥是存了让职大士子历练的心思,也是为让他们出去宣传职大教育,因而对于那些人的抱团排挤并没多说什么。

现在随着海贸的发展,又重新生根起了一批新的文官集团,这些人和那些出海的士绅多多少少都有些牵扯。

南方经济发达读书的人多,考中进士做官的人也就多了。

而这些人的亲戚朋友门人故旧中,总会有那么一两个是经商的。

不管他们是否愿意,无形之中他们已被划分进江南的官绅集团了。

接下来朝廷要做的事情势必会牵扯官绅集团的利益,为了能够增加手里的力量,必须得增加自己手里的筹码了。

朱允熥微微一笑,回道:“孤好像记得礼部左侍郎还在倭国,右侍郎则去了交趾,另外两个司务一个在郑和的船上,一个也被派去了交趾。”

“另外四个郎中,好像也有两个在倭国,一个去了交趾,剩下其他的员外郎主事等最多也都只剩了一人。”

“现在到大明的外邦使节又这么多,礼部要协同鸿胪寺做好招待,恐怕是会有些吃力的吧?”

“其实门尚书无须担心的,大明人才济济的,又怎能没有能为礼部补齐缺口的人,现在外国使节这么多紧要的是别失了礼。”

说着,朱允熥话锋一转冲老朱拱手,应道:“皇爷爷,职大出身的那些进士这么长时间的历练,完全已经做到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可否直接让们补齐礼部的缺口。”

老朱当然知道职大士子和那些普通士子的不同,凡进了职大的那就是朱允熥的门生了。

既然是朱允熥的门生,当然得和朱允熥站在同一战线之上。

老朱的眼光远比朱允熥敏锐,朱允熥都看出来那些文官又在抱团了,老朱不可能看不出来的。

而在这种大背景之下,丢几颗小石子进去是非常有必要的。

“可以考虑!”

老朱连缓都没有,便做了朱允熥的后盾。

“陛下,此事恐欠考虑。”

老朱的话才刚落,吏部的左侍郎便当即站了出来,道:“礼部的那些同僚是受朝廷委派的,他们兢兢业业履行本职,派人补齐礼部缺口,这不就是抢了他们的职位吗?”

“这会让人寒心的,从而影响后面的出使,请陛下能够三思。”

这理由有理有据,的确挑不出毛病。

就像是丢进水里的小石头似的,一瞬间激起了千层浪花,在这左侍郎之后,殿中大部分的文官都做了表态。

总之大致意思就一句话,礼部那些官员是代替大明出使的,不能在他们出使的途中安排新人顶替他们的官职。

反对的倒是不少,但没有一人给出解决办法。

朱允熥脸上仍挂着笑,问道:“诸位以为孤所言的问题不存在?”

存在肯定是存在的,但就是不太好说。

在老朱面前能提出反对意见就已经不错了,谁要敢睁眼说瞎话,怕是眼睛不想要了。

听了朱允熥的话,这些人沉寂了很多,一个个全都鸦雀无声的,就像嘴被破抹布堵住了似的。

那些文官不说话,朱允熥也不多说。

这些人别的能耐没有,最善于死鸭子不认账,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就是打死不认账。

一旦寻到了机会,黑的都能说成白的。

“说话,都哑巴了?”

他们想要以拖字诀蒙混过关,只可惜老朱可不给他们这个机会。

“吏部侍郎你来说。”

说着,老朱便点了人。

他既然敢当这个出头鸟,就得做好被打的准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