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文抄公,演义小说的盛世(2 / 7)

加入书签

传奇,遥遥领先。</br>民间审美也就这样了,就爱盯着这点事看。</br>然而,景泰五十八年的十二月,是神仙打架的月份。</br>李东阳出武瞾。</br>王华继续出穆桂英传奇。</br>刘大夏出东周列国志。</br>闵珪出楚汉争鼎。</br>张敷华出是西晋演义。</br>读者本以为,一部景泰风云,勾得天下人夜不寐食无味,景泰风云之后再无好书。</br>结果,治书局直接上王炸。</br>月月都有好书看。</br>到了年底,竟然好书直接爆炸。</br>华夏各个朝代的演义,全都涌现出来。</br>本该属于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被皇帝塞给刘大夏,刘大夏主持编纂,名字也是皇帝起的。</br>和大秦帝国不一样,大秦帝国是纯正史。</br>东周列国志是纯演义。</br>全书总共104册,跨度春秋战国五百年时间,所有英杰人物,粉墨登场,详细描述东周时期的风土人情,列国交战的大场面。</br>这本书,编纂用了近九年时间。</br>八月份时候完全编纂完毕,然后进行全国连载。</br>全文2500万字,是现存里,最长的一篇,未来也不会被超过。</br>整个春秋战国,是华夏历史中最乱、最复杂的一段历史,名场面实在太多了,烽火戏诸侯、曹刿论战、弦高退敌、赵氏孤儿、二桃杀三士、伍子胥过昭关、勾践复国、商鞅变法、西门豹治邺、孙庞斗法、苏秦合纵相六国、屈原投汨罗江、田单复国等。</br>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跃然纸上。</br>时间跨度巨大,人物最多,篇幅最长,东周时期历史最细节的,一片好评,叫好又叫座。</br>刘大夏一书封神。</br>在楚国任首辅二十余年,回国执掌宪台十几年,一直没人认识,一本书火了,天下人都认识刘大夏。</br>最可喜的是,让天下人最直观的看到东周这段历史,春秋和战国,其实更存在于读者的心里,对于具体的故事,知道的反而不多。</br>这段历史,恰恰是华夏历史中最精彩的一部分。</br>老祖宗的谋略,在那个时代展示得淋漓尽致。</br>当初编纂这本书的时候,皇帝想编成正史,朝中思想也是编成正史,但又担心遇到大秦帝国那样的窘境,只能编成演义。</br>果然,大秦帝国,明明质量最好,却谁也干不过。</br>东周列国志要是遇到了大秦帝国同样的窘境,刘大夏估计得自杀,他可没有第二个十年,去编纂一本书了。</br>闵珪也不差。</br>一本楚汉争鼎,以刘邦为视角,写秦末乱世,和西楚霸王争天下的故事。</br>也是一本群像,元从丰沛人萧何、曹参、樊哙、周勃、夏侯婴等,以及张良、韩信、项羽、范增等等,从每个人的视角出发,看待秦末这段历史。</br>是演义,也是正史。</br>谋略、战争、语言、典故都很考究,向读者揭露一个完美的秦末乱世。</br>以始皇帝统一六国为起点,写到一代枭雄刘邦驾崩为止。</br>前面有洪武王朝铺路。</br>同样极具传奇色彩的刘邦,同样非常吸引人。</br>果然,在东周列国志的恐怖压力下,楚汉争鼎丝毫不弱,死死顶住压力。</br>和东周列国志不一样,东周列国志是每个月公布三册,长时间连载。</br>楚汉争鼎,却是一口气放出来全四册,共120万字。</br>张敷华的西晋演义,同样能打。</br>这本书,是续写三国演义。</br>主要写后三国时代,从曹操病逝为起始,写到衣冠南渡为止,未完待续。</br>本来是晋朝演义,分西晋和东晋两套。</br>皇帝看完西晋演义后,觉得东晋演义不恰当,十六国南北朝写起来都非常有意思,要拆分开来写。</br>而且,三国演义后文质量明显下降。</br>西晋演义,就弥补三国演义后期故事,这本书没有主角,是群像,笔法模仿三国演义,故事也和三国演义一脉相承。</br>三国演义是贬曹尊刘,西晋演义是贬马尊曹。</br>西晋演义,全文170万字,全五册。</br>张敷华一度想将三国演义进行扩写,将故事放进西晋演义里面,扩写三国演义皇帝同意了,但放在里面可不行。</br>三国演义是一部非常完整的,没必要重新编纂。</br>扩写三国演义,叫三国群英传,三国演义人物、情节基本不变,进行扩写,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