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我明人岂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2 / 7)

加入书签

皇帝御赐。

奇怪的是,还有一张木票、石票。

以及一张贩奴证,期限到景泰二十一年。

最底下竟然是一张欠条,欠一套农具、一套铁锅,后续是还东西的时间。

见贵妇讶异。

吏员解释一句“农具已经发没了,上面正在运送,等发到你家了,就会送到你家去,到时候凭欠条签收即可。”

“谢谢先生。”

贵妇拿不动,让她儿子帮忙。

她是妾,丈夫家是江南士绅,因传谣罪被移民至交趾。

当她被抓的时候,以为这辈子毁了,结果这罪不至死,而是将他们全家都移去交趾。

本以为交趾是魔窟,上了船才知道多舒服,除了没有丫鬟婆子伺候,其他的如常,没有官兵欺辱她们妇人。

甚至,到了交趾,她这个没身份的妾,和丈夫分的是一样多的东西、土地、房屋、奴隶。

她有一儿一女,小女儿才四岁。

吏员在登记之后,竟然也分了同样的一份。

每个人都一样,不分男女老幼。

“娘,太重了!”她儿子也是个小少爷,哪里提得动三份的东西,这还没有农具的。

贵妇帮着拖一下,从人流中找到她丈夫。

她丈夫坐在地上累得气喘吁吁的。

他有一妻六妾,十二个孩子,本以为到了交趾是受苦,谁知道好像还能过江南的日子。

只要丁口超过十口,就额外送一个铺子,他家刚好二十口,给了两个铺子。

就是他老娘命不好,被抓时吓死了。

其他的都挺好。

至于怨怼陛下,心里肯定是怨恨的,嘴上肯定不敢说。

他们和整个家族汇聚,他们家族共有六百多口人,占了半个玉乐县。

“我出去雇个车把式,把东西送走啊。”

他一边走一边嘟囔“就不该遣散了家里的奴仆,带过来多好啊,一顷地啊,亏大发了。”

也不是谁都被移走的。

在所有罪犯中,有一技之长的,什么都可以,哪怕士绅会木匠活的,都算一技之长,被留在了江南。

所以,被移走的都是啥也不是的,准确的讲是家中蛀虫,一概移走。

登记移民之后,官方可就不管他们了。

交趾移民热,车把式忙得接不过来活,价格自然就高了。

但领到东西的,没有差钱的。

从港口到新地,有的距离很远,是要走几天的,所以沿途设有墩台岗哨。

因为路程远,就会有小偷小摸。

朱英下令,凡是交趾境内,有偷盗之人,一概赶去山里,开拓耕地去。

他把在山东的那一套挪到交趾来,起码让移民变得井井有条。

哪怕是走几天,也不用担心被偷被盗被抢。

交趾活着的,要么是安南罪人奴隶,要么是江南士绅罪人,要么是广西军,没人敢违抗朝廷。

庞大的队伍,几千辆马车在官道上通行,目的地是不一样的,有的离得近,有的离得远。

这一家人,走了六个多时辰,才到地方。

下车后一个个迷迷瞪瞪的。

看着眼前的新家,和想象中截然不同,都是土房子啊!

似乎整个玉乐,都没什么正经大房子。

“这么穷啊?”有人哭泣。

几百口子人也不吭声,心里都充满了失望。

“给了木票、石票,应该是给咱们建房子用的。”贵妇小声道。

“唉,走一步看一步吧。”

她男人苦笑“先把家人安置了,这地方太热,要防好蚊虫,对了,这奴契有了,奴隶怎么还没有呢?”

“我也没敢多问呀,想来是统一发的吧?”

贵妇只能自己动手,简单收拾一下,等奴隶到了,再让奴隶收拾。

她家东西多。

抄家也只是抄走了财货,衣服什么的还是自己的。

搬家的时候,把家具、衣服卖掉一批,剩下的则装船运来交趾新家。

“我去问问族长。”

他家还好点,族长家最惨,上千年的家底子,都被皇帝搜刮去了。

这老头心态还挺好,听说不少老顽固,闻听被抄走后,人就死了,死在诏狱里了。

守财奴死了的能烧吗?

他老娘不就是受不了财货被抄,一命呜呼了嘛。

“问过县尊了,说奴隶不够用,晚点来发,一家匀不上一个人,有贩奴证,可自己想办法去抓。”

正说着呢。

县尉亲自押着奴隶过来。

族长用煤油灯照了照奴隶“娘哟,咋这么黑呢?咋没几个妇人呢?”

“老爷子,您这岁数还想添个后?”那县尉打趣道。

“去去去,老夫都多大岁数了,还做那不知羞耻的事?”

族长呵斥他“家中妇人多,没几个丫鬟婆子使唤,也不方便呀。”

“老爷子,您就别挑三拣四的了,这样的都没了,下一批移民的,要等一个月,才能有奴婢使呢,你家就先将就着用吧。”

族长心里不太爽利。

其他人赶紧圆场,问起这县尉的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