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含山公主:太祖皇帝会不会掀开棺材板,把景泰帝打死!(3 / 7)

加入书签

年进士,这两个人声名不显,因为宣德八年的进士中,只有李贤、曹鼐、钟复、张固、陆瑜等寥寥人才,可谓是选秀小年。

“萨琦还活着呢?”朱祁钰问。

“回陛下,萨侍郎还活着呢。”耿九畴苦笑。

把一个将死之人搬出来,也是无奈之举。

皇帝不信任陈文,所以不想让他独掌吏部。

他举荐的人,都是宣德朝进士,陈文是正统元年进士,在地位上压陈文一头,才能让皇帝放心。

之所以加上杨璇,是因为杨璇走了他的门路,想平调回京。

顺天府府尹王福,在任上十几年了,皇帝对他有些不满,是以想换一个人坐这府尹的位子。

因为一直没有人选,王福又没有什么大错,也就暂且干着呢。

“萨琦就没必要奔波了,人之将死,却还要为国朝奔波,实属不易了。”

朱祁钰沉吟道:“调陈玑和徐璟入京,担任吏部左侍郎,再调余子俊入京,平调入吏部。”

“军机处行走高明,平调入吏部。”

“再找几个年轻的,入吏部随陈文等参政。”

朱祁钰就是不调李贤入京。

辽宁马上就要打仗了,李贤不能轻动。

“陛下,您还记得李玺吗?”姚夔忽然开口。

朱祁钰一愣。

这个人还真记得,李玺任云南按察使,为官清廉,被朱祁钰褒奖,曾御批道:如期考满,着晋京陛见。

李玺进京这一天,滇民纷纷拥上驿道,直至十里长亭,沿途男妇老孺,头顶香花,手捧米酒,面流泪水送行。

“李玺在云南几年了?”朱祁钰问。

“回陛下,距今十一年了!”

朱祁钰颔首:“调李玺回京,入吏部,担任吏部右侍郎!”

说起李玺,朱祁钰还真对不住人家。

入京朝觐时,他答应人家,调他入京任职,结果说完就抛之脑后了。

而且,陈文和李玺,在云南就是老搭档,在吏部也能如鱼得水的。

“陛下,老臣还有一人举荐,也是宣德五年进士,朱良暹。”姚夔又道。

“此人朕有印象,但他递交了辞呈,想告老还乡。”

“朕还没有批复。”

“但他去意已决,怕是留不住了。”

这个朱良暹,为江西按察使。

金忠查过他,没查到什么,用用也无妨。

出了事,再抓起来便是。

“调入刑部,担任右侍郎吧。”朱祁钰道。

朝臣又举荐了几个人才。

都是才华平平之人,补入吏部,做些杂事即可。

而这时,胡濙悠悠醒转:“陛下……”

朱祁钰抓住他的手:“老太傅!”

“老臣无事!”

胡濙要起来跪下行礼。

“朕准你这次不行礼了。”

朱祁钰攥紧他的手:“老太傅,太医说了,您的身体无碍。”

“但需要静养。”

“您听太医的话,好好将养着。”

“朕还要带着您,去昆仑山封禅呢!”

胡濙点点头,脸上含笑:“让陛下担心了,让同僚见笑了。”

“老太傅,您将养着身体,朕从各地调些人才补入吏部,帮您分担压力,您先养着即可。”

胡濙眸光黯然。

皇帝还是不肯调李贤入京。

他死了,没有李贤执掌中枢,他不放心。

“兀良哈要打仗啊,辽宁一个人都动不了。”

“若按您说的,打一场大仗。”

“能总督全军的只有李贤,辽宁离不开他。”

朱祁钰给胡濙吃一颗定心丸。

不是朕不用他,而是辽宁需要他。

胡濙点头,又问:“不知陛下调谁入吏部啊?”

朱祁钰说了人选。

胡濙秒懂皇帝的深意,皇帝不信陈文,所以又调入些资历比陈文老的,来压制陈文。

“陛下,老臣有一事,恳请陛下成全!”

胡濙挣扎着要跪下。

朱祁钰按住他:“老太傅,您就这样说吧。”

“老臣不想揭陛下的伤疤,但如今陛下已有龙嗣,朝堂又急缺人才,是以老臣想请陛下,赦免几人之罪!”

胡濙语气艰难。

朱祁钰目光闪烁,他知道,胡濙说的是易储风波,章纶、廖庄、钟同三人。

章纶已死。

廖庄和钟同,一个被贬戍铁岭卫,一个被关在诏狱里。

钟同还是钟复的儿子,钟复是宣德八年探花,葬身于土木堡,儿子钟同是景泰二年进士。

为廖庄、钟同上书求情的,还有礼部侍郎孟玘,御史杨集、御史倪敬、徐正等人,都遭到了贬谪。

波及的还有丰庆等人,一共十六个人被贬谪。

丰庆已经被重用了。

孟玘是正统四年进士,倪敬是正统十三年进士,徐正是正统七年进士。

而且,这个徐正和韩雍是同年,两个人相交甚笃。

朱祁钰叹了口气:“老太傅,事情过去这么多年了,您还记在心上啊。”

“陛下,人才难得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