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宗室,把你们杀了当肥料养花,花都不长,花都嫌弃你们是废物!(5 / 7)
想去吉林和汉州啊!
符渊告诉他们,虽是去热河,但他们会被安置在长城附近,全都安置在城池里,安全不必担心。
所以和去虚无缥缈的吉林和汉州相比,还是热河香啊。
什么都的靠比。
有比较,才有伤害。
冯孝眸中异彩连连,皇帝竟用此等办法,安置宗室,非但宗室不怨他,估计还会有人吹捧皇帝。
只要把人划分成各个阶级,他们就会撕咬起来,而皇帝就稳坐钓鱼台了。
“罢了,朕看尔等心诚,又都是亲戚,朕就网开一面。”
“再放开热河三千个名额。”
“但这三千人,都是军户,不容商量!”
朱祁钰冷冷道:“也不会安置在毗邻长城的好地方,而是放在更远的地方,未来还会上战场征战。”
“你们愿不愿意,自己选择吧!”
那也比去吉林和汉州强啊!
宗室们疯狂抢购名额。
最后剩下一千人傻眼,他们连军户都没机会做呀。
只怪自己手慢!
“尔等去吉林吧。”朱祁钰不顾哀求。
那一千多人,哭声此起彼伏。
他们才是最惨的,好地方没捞到,去吉林那虚无缥缈的地方。
但宗室里的其他人,反而心理平衡了。
尤其那些去热河充作军户的宗室们,竟觉得自己也挺好,起码比那些去吉林的好。
“公开去吉林的条件吧。”朱祁钰对冯孝说。
冯孝取出第二张红纸。
打发人下宫门,贴在城墙上。
去吉林者,赏白银一千两,每人赏田亩一百倾,城池内五进院落一座,入吉林,即可担任官职。
那一千多人看了半晌,好想去吉林也不错呀。
符渊给每个人发了张纸条,上面写着地方,告诉他们谁也不许弄丢了。
三月初一,凭此条登船。
然后就把宗室打发出宫了。
皇帝迁徙宗室之法,传遍了京师。
宗室们在茶楼酒肆哭泣。
诡异的是,却无一人为其鸣冤,整个京师沉浸在科考中榜的喜悦之中,仿佛宗室出京的事,理所当然一般。
所有人,集体选择遗忘宗室。
倒是各个衙门,交口称赞,皇帝迁徙之法。
胡濙捋须而笑:“陛下此法,勘破人心呀。”
新任吏部左侍郎陈文缓缓点头:“是呀,陛下将人心分成各个级别,难题不攻自破。”
朱祁钰则在处置奏章,忽然抬头问:“京中可有人议论?”
他对宗室不好。
也怕人戳脊梁骨。
但为大明计,他必须割掉毒瘤,让日渐苍老的大明再现生机,恢复健康。
“皇爷,您贬斥了三万多文人,谁还敢议论?”
您屠刀那么狠。
谁敢和您对着干啊?
朱祁钰微微颔首:“这些文人,朕是舍不得杀的。”
“去边疆历练三年,三年后为他们开一恩科,必然会有大批人才涌现。”
“警告地方,这些文人,可打可骂,唯独不能死。”
“宗室先启程,他们稍后。”
“勒令甘肃、宁夏、热河、辽宁将房子造好了,优先给文人居住,房子没必要修得多漂亮,能住即可。”
“在民间多多遴选些聪明孩子,跟着他们,令其教导,为其开蒙。”
“三年后,边疆将不再缺少文宗文脉!”
“愿意留在当地的,朝堂给些优渥特权。”
朱祁钰为边陲各省操碎了心。
“皇爷,令其做教习,是否会跟学子们诽谤皇爷?”冯孝担心。
“无妨,愿意骂就骂,让他们教导出一批歪才也无所谓,终究是为朕效力的。”
朱祁钰愿意为大明奉献。
骂名他背着而已。
“让内阁以朕的口气,拟定一封圣旨,发给边陲各省,令其接收好这批人才,务必用好。”
朱祁钰千叮万嘱:“对了,搭砌火炕的工匠可找到了?”
“回皇爷,找到了,您最近实在太忙,便不敢打扰您。”冯孝回禀。
“宣诏过来看看,给他找个房间,搭建个火炕试试。”
冯孝却不动弹:“皇爷,在紫禁城里动工,是极大的事,需要繁琐的礼仪,您看……”
“你不说朕忘了,去十王府搭建吧,然后禀报给朕即可。”
“奴婢遵旨!”
朱祁钰继续处置奏章。
而在湖北,黄石。
朱仪下船。
船舶停靠在岸,他立刻下船透风。
黄石知县准备了酒宴。
朱仪大快朵颐。
查真假银案,就要从入湖北的第一站开始查。
运银船第一站停靠在黄石。
在船上,廖承宗一言不发。
也没有整饬谁,一直保持沉默。
到了黄石,他一如既往的恭敬。
目光所及:“马六,你擅长探听情报,又是湖北人,你去打探打探,看看这里有没有银子会出手。”
叫马六的汉子,瞅了眼梁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