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五府重建!(1 / 4)
第310章 五府重建!
洪武初年,有一个大都督府,总管天下戎政。
大都督府,同时拥有调兵权和各地驻军管理权。
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手中的权力,不甘心自己这位皇帝陛下的权力被分割,尤其是中书省和大都督府,遂借助胡惟庸一案废中书丞相制度,并且将大都督府一分为五,成了五军都督府。
五军都督府丧失了大都督府拥有的议政权,开始不得不听命于皇帝。
不过此时,五军都督府的地位仍高于兵部。
因为各地卫所军户的管理、各行省驻军的训练和管理、各地将领的升迁,这些都在于五军都督府执掌之下。
洪武年间,六部之一的兵部,仅仅只是拥有各地驻军的调动权。
五军都督府拥有统兵权,兵部则拥有调兵权,太祖朱元璋这般设计自然也是为了互相制衡。
因此五军都督府与兵部之间的关系并不和睦,一直在明争暗斗。
从表面来看,这是两个机构的权力斗争,但是实际上,这就是是武将勋贵集团与文官缙绅集团的博弈,为了争夺朝堂话语权而展开的权利纷争。
那个时候的朝堂,虽然依旧有争斗存在,但是总体而言还算是可控范围之内,并且是健康的积极的,可以确保不会有一方势力独霸朝堂,从而对皇帝形成威胁。
直到土木堡之变,景泰皇帝上位,以于谦等人为首的文臣缙绅,趁着武将勋贵集团势力大损,趁着五军都督府遭受重创,毫不客气地攫取五军都督府的一应权力,全部收拢于兵部,归于兵部尚书于谦手中。
兵部借助这场土木之祸,开始逐步插手武将的任免、各地驻军的训练和管理工作,并且把这些权力牢牢控制在兵部的手里,一片片割掉了五军都督府所有的肉!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五军都督府逐步走向了末日。
一个失去所有权力的军事机构,那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别说五府都督们还能不能守住自己现在的位置了,他们甚至自己爵位都被文臣缙绅给削废削没了。
在成化帝朱见深在位时期,军户和屯田管理权也开始被划归兵部,所以成化帝开始了奋起反抗,他想要夺回自己的权柄!
西厂是怎么来的?
就是为了收拾这些日益跋扈的文臣缙绅!
西厂成立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极短的时间里就通过拿三杨首辅的后人开刀,从而奠定了闻之色变的赫赫凶名。
“成化十三年正月,帝立西厂,由权阉汪直统领,钦定校尉人数多于东厂一倍!”
“成化十三年二月,已故少保杨荣曾孙、福建建宁卫指挥同知杨华与其父杨泰暴横乡里,惨害人命,被仇家所举报,于是入京行贿,被汪直所发觉,关进西厂监狱严刑拷问,并牵连多位大臣,一时西厂“权宠赫奕,都人侧目”!”
汪直统率西厂一登上政治舞台就做得很漂亮,直接拿杨荣的子嗣后人开刀,也成功让满朝缙绅都看到了成化帝的决心!
然而文臣缙绅的反应也是很激烈的,在杨家父子被关进西厂大牢之后,文官们开始反击,多次弹劾举报西厂,理由则比较有趣,说西厂太严了,搞得“官不聊生”。
◆c〇
那位连中三元的内阁首辅商辂,联合满朝缙绅上疏,言西厂“伺察太繁、法令太急、刑网太密”,并联合六部九卿请罢西厂。
成化帝见目的达成,文臣缙绅确实有些收敛,且迫于局势压力,不得不同意了罢免西厂。
跟太祖高皇帝比起来,成化帝还是有些优柔寡断,毕竟太祖高皇帝可从不会嫌弃这个刑罚太严,而会觉得太松了,在他的洪武时代,那才是真正的“官不聊生”。
西厂被迫关闭了,成化皇帝为了打压文臣缙绅收回帝王权柄,因此除了设置崭新的特务机构西厂来从外部制衡他们之外,还试图从内部分化瓦解文官,培植属于自己的文官代言人势力,这就是所谓的“传奉官”制度。
皇帝作为一国之主,封官许愿那都是基本操作,但是在唐宋之后,皇帝要想直接越过礼部和吏部,不经科考正途或者层层选拔直接授官,那会为整个士林所不齿,因为这是坏了规矩的事情,也是脱离文臣缙绅掌控的事情。
不过一码归一码,不齿归不齿,反正成化帝就很喜欢这么做,他作为皇帝,经常使用“中旨”的权限,提拔看得顺眼的人为传奉官近臣,这些传奉官近臣其实就是他成化皇帝的皇权另一代表,他们拥有着皇帝的信任,同时也是皇帝的耳目,因此让其他文官们很是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传奉官大多都不是儒学门徒名教子弟!
天顺八年二月,新继位的成化帝命司礼监太监传奉圣旨,升工匠姚旺为文思院副使,这个官职是副使,按照大明的官制,只不过才堪堪从九品,因此一开始文官们其实不太在意。
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