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天神的孙子(1 / 4)
<b>最新网址:</b>“啁啾……啁啾……”
七月,在大明秋高气爽时,一片密布的雨林中却出现了细密的脚步声。
一条被人为踩踏出来的道路中,一支规模庞大的队伍正在缓慢前进。
在外围,一群赤膊上身,下身缠布,身体涂鸦着红色与黑色颜料,头顶编有彩色羽毛,手执石质长矛与粗制弓箭。
他们的数量有两千多人,而在队伍之中则是身穿明晃晃甲胄,手执长枪与火枪,与四周环境迥异的队伍。
“王千户,你说我们瞒骗了朝廷的事情如果传回去,那我们会不会被株连啊……”
“别乌鸦嘴,只要你我不说,谁会知道这里是殷家还是玉家。”
并不宽阔的雨林道路上,一名书吏紧张的询问,而站在他身旁,身披甲胄的王任则是打断了他。
在他们的身后,洪保好奇的打量四周,队伍之中的四百余名明军将士也是如此。
正如王任所说,他们传回去的消息确实有问题,因为按照原本的航线,他们本该抵达中海(加勒比海)的群岛,然后沿着南边的海岸线,与南边的土人碰面,然后前往西边上岸,想办法搜寻到殷家国。
然而现实是他们偏离了航道,与南边的群岛擦肩而过,直接抵达了地图上的一个不知名大岛。
在岛屿上,在他们和当地土人接触并发生冲突后,在土人眼中“刀枪不入”的他们立马被那个两千多人的大部落奉为了神明。
至于王任他们之所以知道自己被奉为什么,主要是看到那群土人对自己一行人又磕又拜。
有惊无险的化解危机后,他们便用一些磨损严重的兵器和铁锅、旧衣服和当地的土人换到了许多物资,继续踏上了向西的征途。
几日后,他们进入了一个大海湾(墨西哥湾)。
经过他们的向南修正,他们自以为自己抵达了距离殷家不远处的地区,结果上了岸后才发现当地土人的词语和习惯与他们所知的殷家国不同。
在绘制北洲和东洲地图时,朱高煦根据阿兹特克、玛雅、印加帝国的习惯,将他们从北向南的分为了羽家、玉家和殷家。
因此,当王任他们岸边登陆,并遇到了一群一直看着他们腰间玉佩的土人时,他们便知道了这里是玉家的地盘。
他们跟随当地的人前往了他们部落的城邦,并用兵器、玉佩等物件换到了许多物资,同时在当地学习他们的语言。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王任担心朝廷以为自己一行人葬身大海,因此便只能率先派遣三百人乘三艘船返回昆仑角,并让他们谎称先遣队已经遇到了殷家人,隐瞒了他们遇到的是玉家人的事情。
这种做法自然是欺君的做法,不过只要他们能在舰队开始第三次下西洋并抵达东洲之前找到殷家土人,那所有事情便都会有挽回的余地。
正如当下,此刻的他们之所以会出现在这雨林之中,便是在前往玉家国都的路上。
玉家人将那个地方称呼为“玛雅潘”,是他们在过去几個月中得到城邦之主考察并认可后才得到的资格。
如果他们能前往玛雅潘,并得到玛雅潘贵族们的支持,那他们便可以借助玉家人的力量向南从陆路搜寻殷家人。
“话说殿下为什么会给这些土人取名为羽家、玉家和殷家?”
书吏官孟洵询问起了旁边的王任与洪保,王任闻言沉默,洪保则是说道:
“按照出发前,内廷拓印的书籍来说,这三家的土人,实际上都是从燧人氏时期陆陆续续向北洲迁徙而做出的区分。”
“古经典籍馆内有许多残篇,上面说燧人氏时期天下南北集聚了许多冰川,海水下降,北边的北海海峡(白令海峡)在当时是一片大泽,有的地方还长着水草和树木。”
“殷家人出自殷地,因为战败便被其它殷地的部落驱赶。”
“当时,燧人氏已经发明了点火的手段,因此凭借这种手段,被驱逐的殷家人便开始从如今的北平一带向东北方向进行狩猎,并不断北上。”
“由于北海大泽水草丰茂,许多动物纷纷来到这里觅食,以游猎为生的殷家人便跟随动物通过了北海大泽,来到北洲之地。”
“他们追逐动物一路向南,同时跟着他们身后而来的许多部落也纷纷来到了北洲。”
“古籍残篇之中,将这些部落先后分为三批,第一批统称为殷家人,第二批则是玉家人,第三批则是羽家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北洲的部落越来越多,逐渐遍布整个北洲及东洲大陆,而此时因为天灾,天地南北的冰川开始融化,化作洪水冲垮了北海大泽,冲出了北海海峡。”
“至此,中土与北洲、东洲彻底断了联系。”
“由于猎物众多,当地的三家并不缺乏食物,所以战争与冲突规模一直很小,加上和中土断了联系,所以他们才会是现在这样。”
洪保说着,孟洵与王任也看向了在外围“保护”他们的玉家战士们。
在他们的手中只有粗糙的石斧、长矛,以及粗制滥造的弓箭,身上根本没有甲胄可言。
正因如此,王任他们这一路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