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朝日孝子(2 / 5)

加入书签

鲜需要大明支持时被委任出使大明,并巧妙缓解了大明和朝鲜的关系,被朱元璋称为“老实秀才”。</br>正因朱元璋的青睐,权近虽说屡遭弹劾,但依旧屹立不倒。</br>等到李芳远上台,更是册封权近为吉昌君,以此彰显他倾向大明的政治意图。</br>不过倾向是一回事,关系利益又是一回事。</br>历史上的李芳远亲近朱棣,主要是因为赐土和大明承认李芳远身份的原因,而眼下大明不仅和朝鲜有土地纠纷,政治上也不承认朝鲜历代君主为国王,经济上更是因为大明直接开设对日市舶司,致使朝鲜的二道贩子经济难以维持下去。</br>在这样的困局下,朝鲜必然要寻求出路,而权近的肩头便挑着这副担子。</br>“下国臣子权近,参见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br>与东察合台汗国的马哈麻等人不同,由于权近的身份特殊,因此他得到了朱高煦的召见。</br>他跪在春和殿内,毕恭毕敬的对朱高煦行着五拜三叩之礼。</br>“赐座。”</br>“臣谢殿下恩典……”</br>上首位的朱高煦开口赐座,权近也老老实实的谢恩。</br>待他入座,他这才隐晦打量起了朱高煦,打量着这个靖难之役首功,依托关外之力压制朝鲜的大明太子殿下。</br>他在打量朱高煦,朱高煦也在打量他。</br>说实在的,朱高煦了解权近并非是因为他的才学出名,而是因为权近所写的一本书。</br>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奉使录》,是北元及明清史料中,最早记载朱棣与马皇后关系的外国史料。</br>他在洪武二十二年时出使大明,一路北上的同时记载了北方大地的人文风景,并在抵达北平时见到了当时还只是一个燕王的朱棣。</br>凑巧的是,作为高丽使臣的权近在求见朱棣时刚好是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因此他的求见被王府长史婉拒,并表示这一天不受礼。</br>权近在北平待了三天,直到七月十八日才准备辞别朱棣,却正好碰到朱棣和朱高炽他们三个王子去佛寺烧香。</br>权近询问过后,才得知这一日是先太后明忌,也就是马皇后生前的生日。</br>正因如此,权近的书正好佐证了朱棣的母亲是马皇后,因为明忌正好对上了马皇后生日,中元节祭祀马皇后的记载也在洪武年间常有。</br>一篇外国史料,反倒证明了朱棣是马皇后之子的身份,毕竟没有人会在中元节不祭祀自己的生母,而朱棣在中元节只祭祀了马皇后,足以说明两人关系。</br>此时朱标还活着,朱棣也不知道自己日后会靖难当皇帝,没有必要冒认母亲。</br>正因如此,朱高煦才通过这史料记住了权近,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权近居然活到了现在,他还以为高丽覆灭后权近就去世了。</br>“爷爷在世时便说你是老实秀才,故此我才会接见你。”</br>坐在椅子上,朱高煦解释了接见权近的原因,随后对权近道:“合兰府,朝廷是不会退让的。”</br>“臣汗颜……”见朱高煦说出了自己的第一个目的,权近十分汗颜,毕竟他也不觉得朝鲜拥有合兰府,只是身为臣子,君王既然吩咐,那他自然要前来。</br>现在被朱高煦回绝,那他也不好继续开口,只能把经济和政治的问题摆上台前。</br>“臣此次前来,还有两件事情叨扰殿下。”</br>权近将朝鲜的海上经济问题和朝鲜君王名不正言不顺的问题说了出来,对此朱高煦也十分清楚。</br>朝鲜本身并不产金银铜钱,但他们人口众多,对金银铜钱需求极大。</br>放在过去,他们可以利用朝贡贸易和大明进行贸易,然后充当二道贩子,转手高价卖往日本。</br>如此一来,他们就可以从日本获取金银铜钱,不仅能解决国内的钱荒问题,还解决了和大明贸易的问题。</br>可是如今随着对日市舶司的设置,朝鲜的二道贩子生意毫无疑问宣告破产,毕竟这个时代的他们除了太监和宫女外,实在拿不出什么值得贸易的东西。</br>正如权近此次出使大明,所带来的贡品除了部分不值钱的特产外,便是三百阉宦和三百宫女。</br>对于朝鲜的问题,朱高煦也没有过多为难。</br>朝鲜土地贫瘠,粮食和金银都需要从大明进口,且人口比安南还要多。</br>现在大明已经有些吃撑了,相比拿下朝鲜,朱高煦想的是如何消化安南和云贵、南洋、三宣六慰。</br>拿下朝鲜对于朱高煦来说,就是增加了几百万张嘴巴,并且当地耕地条件还不行,严重依赖大明。</br>可以说在工业化之前,朝鲜最大的武器就是它的贫穷,其次才是它那灵活的嘴皮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