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帖木儿东征(1 / 5)

加入书签

“噼里啪啦——”</br>“轰轰轰!!”</br>爆竹声中一岁除,在新年之际,南京城内外喧嚣非凡。</br>长江清晨的浓雾中透着一股子的硫磺硝石味,南京城的城墙上的一排排的大炮,伴随着爆竹声一起轰鸣。</br>站在城墙上,士兵们穿戴甲胄,严肃而庄重,迎着江风,高唱《从军歌》来欢迎新年的到来。</br>内城之中,红灯笼高挂在大街小巷的各处牌坊,长街之上熙熙攘攘,就连巷子里都热闹非凡,似乎整个应天府的百姓都挤进了南京城,将城池挤得水泄不通。</br>行人们身着新年盛装,欢歌笑语,庆祝这一年的来临,摊贩们推着小车,艰难的穿梭于人流中。</br>他们有的在招揽生意,有的在卖着五味瓜子、糖葫芦和糖藕等小吃。</br>夹杂在人群里的小孩子们,手里紧握着打鼓的小棍棒,为自己找点乐子,跃跃欲试地玩耍着。</br>此时,南京城的任意一条街巷都被装饰得十分喜庆,到处都是红色的灯笼,显得特别的热闹。</br>似乎为了庆祝这份热闹,奉天殿内的朱棣也在新年宣布了一件事情。</br>“今岁夏粮免除,给百姓肩头的负担减轻些份量!”</br>伴随着朱棣开口,奉天殿内的群臣面面相觑,新任户部尚书郭资走上前来作揖:</br>“此为百姓之福,然还是需要户部筹谋计算才能知道是否会影响国库。”</br>郭资与朱棣关系亲近,因此才敢在新年之际驳回朱棣的提议。</br>对于他的话,朱棣也没有放在心上,只是说道:“这事情尽管算好,一旦确认没有什么影响,便立马下发各地。”</br>“倘若有官吏敢于私收夏粮,依律处置。”</br>第一次北征给朱棣带来的并不是战争胜利和开疆拓土的喜悦,而是对于山东百姓口中所说负担的沉重。</br>这半个月,他与朱高煦讨论了许多,发现不管怎么降低赋税,贪官污吏都不会放过盘剥百姓的机会。</br>因此,想要惠利百姓只有两个办法,一个就是按照朱高煦的想法,一個个行省的推行新政,让朝廷能牢牢把控好基层。</br>其次就是大规模的蠲免,直接派出官员告诉地方不能收税。</br>蠲免秋粮是不可能的,因为大明的秋粮达到了三千五百万石定额占比的八成,但蠲免夏粮是可以的。</br>免除夏粮,其实也就等同免除北方的负担,因为南方夏粮收成并不算多。</br>“陛下,儿臣有事启奏。”</br>在朱棣说罢,身穿冕服的朱高煦也站出来作揖,而朱棣见状也颔首:“准。”</br>“儿臣以为,朝廷距上次更改百官俸禄已经过去十年,如今新朝新气象,物价工价皆有不同,加之朝廷得了西南和海外的铜钱,理当更改俸禄旧制,制定新制。”</br>朱高煦的话一说出来,武英殿内外数千名官员纷纷咽了咽口水。</br>诚然朱元璋给的俸禄不算多,但也绝对不算少,尤其是朱元璋在听从朱高煦的建议,取消俸禄折半为宝钞后,官员们依靠俸禄也算能过得不错。</br>瞧朱高煦这话的意思,显然是准备提高百官俸禄,想到这里群臣纷纷翘首以盼。</br>“这是儿臣与户部尚书郭资、前户部尚书郁新所商定的《永乐朝俸禄册》,请陛下阅览。”</br>朱高煦话音落下,王彦也从一旁将早早准备的文册递给了朱棣。</br>身穿冕服的朱棣用手拨开了冕旒,一目十行的翻看完了这本新朝百官俸禄的文册,不由赞赏道:</br>“相较于原本基础增加了半成,偏远地区官员增加二成,俸禄折半以铜钱拨付,不错……”</br>朱棣其实早就看过这本文册,当下不过是和朱高煦演戏给群臣看罢了。</br>事情要做就得做的张扬,大朝会显然就是不错的发挥场所。</br>“按照文册上的,从元宵过后开始执行吧。”</br>“臣等谢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br>朱棣开口应下后,群臣纷纷跪下唱礼。</br>官员们的半成俸禄可不算少了,如果每个十年都能增加半成,那他们也不至于叫苦了,更不用说铜钱拨付一般俸禄,这对于群臣来说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br>“陛下,儿臣还以为,可酌情增加百官假期。”</br>朱高煦继续站出来开口,不过口中说出来的话却让群臣感到陌生。</br>假期,这不是后世人独有的制度,而是从古至今传下来的制度。</br>无论是什么人,都无法一直维持某一种状态,即便是皇帝与大臣也不例外。</br>然而,如果天天都在休息,过着“咸鱼”般的生活,显然也无法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