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讨债兄弟(2 / 5)
r>听后,他便感叹道:“我之前翻看了史书,这安南在唐代不过几十万口,百余万亩,如今四百多年过去,居然发展如此,着实让人心惊。”</br>傅让确实心惊,不过他惊讶的是安南居然如此富庶。</br>要知道两广耕地合计也不过一千七百余万亩,合计才能超过安南。</br>这次安南战乱,恐怕存者仅有十之六七,如果不能及时移民屯垦,那大面积抛荒是无法避免的事情。</br>傅让这一路南下把越北平原看了个清楚,只要有人,这里完全可以开垦出数千万亩耕地,条件比两广好了太多太多。</br>看到了这些后,他才明白朱高煦的想法。</br>如果不快速处理安南本地问题,那即便移民实边来充实安南,也会很快被安南给同化。</br>相反,如果解决了安南本土问题,那三十万沿海男丁完全可以达到六十万人的同化效果,因为女人都是随夫家。</br>想到这里,傅让便开始考虑要不要对升龙下手了。</br>只是想了想,他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升龙城是一个标杆,如果升龙城都遭遇战火,那各地也会因为惧怕而跟随简定等人揭竿而起。</br>“东边有消息传来吗?”</br>傅让询问林粟,林粟见状也颔首道:“东边和南边都有消息传来。”</br>“东边的简定等人招抚了不少州县的贼军,现在已经占据二十四个县,兵马万余人。”</br>“南边是好消息,杨展攻破建兴并一路北上收复大量州县,郑和也率领兵马一路向南准备收复南五路。”</br>“粗略一算,安南府一百六十八县中,起码有六十九县掌握在我们手中,剩下还有不少城池在我们计划里,估计半个月内就能够拿下。”</br>林粟说完,一旁的张辅看完了文册后也开口道:</br>“胡季犛跑到西边的兴化,牢牢把控十二个县,剩余二十四个县则是在简定他们手中。”</br>“这么看来,半个月后我们手上的城池可以达到一百三十二个。”</br>张辅才说完,傅让便摇头道:“手上的城池多并不代表就一定强,别忘记我们是外来户。”</br>“况且简定和胡季犛也不会按兵不动,我估计我们手上最后顶多能有一百二十个县。”</br>傅让的话提醒了二人,他们始终是外来户,管理安南的成本会比安南本土势力高出不少。</br>这些县城将会极大牵制他们的精力,例如他们这一路南下就是随着不断升入而兵力越来越少。</br>三万大军到现在,只有一万成功抵达升龙城,剩下两万都被牵制在了红河以北的地方治理上。</br>正因如此,傅让才没有着急进攻兴化的胡季犛,毕竟他不知道他率兵出升龙进攻胡季犛后,简定那群人会不会来进攻明军的薄弱处。</br>只有等到与杨展、沐春两部兵力汇合,他们才能与简定、胡季犛这群本土势力做最后的决断。</br>想到这里,傅让也开始专注于安稳后方,而关于安南情况的消息,他也通过飞鸽传书简短的传往了京城。</br>当消息传到京城时,已经是冬月三十日了。</br>“十日就打到了升龙,傅让的本事虽然不如颖国公,但镇守一方也足够了,倒是沐春这厮倒是依旧老练。”</br>寒冬之中,当凌冽冷风在街巷穿梭,武英殿内的火道也添了一筐又一筐的煤炭。</br>朱棣拿着被太监们抄录在奏疏上的纸条内容,面前坐着的是户部尚书郁新与返回外廷半个多月的朱高煦。</br>“安南的情况确实复杂,简定等本地豪强扶持陈氏子孙这倒是有些出乎我的预料。”</br>面对朱棣的话,朱高煦也略微点评,心中则是有些吃惊。</br>简定这群本土豪强的起义他是记得的,不过他记得这群人是在明军主力撤退,并且决定不扶持陈氏之后才决定起义叛乱的。</br>现在看来,兴许是自己让沐春等人执行的政策使他们嗅到了不一样的气味,故此才会提前冒头。</br>不过无所谓,在硬实力面前,所有豪强富户都是纸老虎。</br>“安南的迁徙,可以排上日程了,不过首先要做的还是调钦州等待的胥吏前往。”</br>朱棣放下奏疏,根据自己的想法开口道:“现在越北的不少地方都因战事而一空,只有迅速迁徙百姓定居当地,才不至于让土地抛荒。”</br>他一边说着,一边将目光放到了朱高煦的身上,朱高煦对此也回礼道:“下西洋的马船已经开始运送百姓了,三千税务司官员已经在福建清查了大半年,牵连之人足有三万。”</br>“这三万人可直接发配安南充军,设为三十个千户所来充实海阳、太原二镇。”</br>“此外,对福建和广东二省百姓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