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替父教子(1 / 5)

加入书签

“咕咕…咕咕…”</br>夜色下,在不知名鸟类的呱呱声中,繁华南京内城之中的一处宅院里也正在为刚刚得到的消息而高兴。</br>“看样子东宫也并非无所不能。”</br>“毕竟治理天下他不可能一个人,不过这小西洋的贸易与南洋贸易冲突,他又该如何平衡这一点?”</br>“树敌太多,适当让利也不出奇。”</br>“话虽如此,却感觉不是他的性格……”</br>水榭内,换上道袍的几名官员正在把酒言欢,讨论着刚刚从户部得到的消息。</br>为首之人,便是建文年间及当下永乐年间的礼部尚书李至刚。</br>他一身道袍,头戴网巾与四方平定巾,身上穿着绸缎所制作的青色道袍。</br>此刻他一手握着酒杯,一手抚须,脸上笑容难掩,看样子这个从户部获得的消息让他高兴非常。</br>近些日子来,他承受着过往向他“献金”乡绅富户的追问,所问之事无非就是朝廷对南洋的态度。</br>这种追问在朝廷宣布郑和将在明年下西洋后达到巅峰,而自己与被追问的大部分官员只能被迫抱团,向户部的郁新与其它官员打探消息。</br>小西洋民营贸易区的设立就是在他们听到民间传闻后立马在宫内打探到的消息,虽然还不确定情况如何,但李至刚还是发动了不少官员去询问户部的官员们。</br>今日郁新出发去春和殿的事情也被他所关注,在郁新返回后不久,他就从户部部分官员口中得知了郁新正在制定《小西洋贸易文册》的事情。</br>《贸易文册》这四个字放在两年前他们还不明所以,可当下经过郑和下东洋的事件过后,他们已经明白所谓的《贸易文册》就是朝廷对某一地区的商品定价表。</br>朝廷开始对基本确定为民营贸易区的小西洋制定《贸易文册》,这也代表他们一直被追问的事情终于有了结果。</br>小西洋民营贸易区一旦设立,那许多走私商帮就可以洗白成为沿海商帮。</br>这种洗白对于李至刚等接受了政治献金的官员来说并不困难,他们唯一确定的就是这个小西洋贸易区,以及那本正在制定的《小西洋贸易文册》内利润是否能让沿海的乡绅富户满意。</br>“户部那边的消息还得继续打探,此事过后,还是得把重心放到科举一事上才行。”</br>“去年我江东子弟不少受到牵连,其中干才繁多。”</br>“借着科举,刚好可以让其子弟中举来将他们从云南军户的身份解救出来,并且还能占据不少官位。”</br>相比较解缙的自视甚高,身为礼部尚书的李至刚反倒十分圆滑,对内处处不得罪,语气也是商量着来。</br>他这样的语气给人一种好欺负的感觉,但他礼部尚书的官职却让人不敢轻视。</br>“国之大事,在祀与戎。”</br>尽管吏部才是实权最重的衙门,但在明初的礼部也并不落后,毕竟自胡惟庸案发后,兵部直属于皇帝,仅有调兵权,无统兵权,兵权尽归于皇帝之手。</br>地方都司卫所虽说听命于兵部,却隶属于五军都督府,而五军都督府有统兵权,无调兵权。</br>如此一来,六部之中的礼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br>李至刚能坐稳这个位置,其能力也是十分出众的。</br>站在他个人角度,下西洋这件事是扩大礼部影响力的好事,可沿海商帮却一直不支持,这让他左右为难。</br>现在朝廷让了一步,给了沿海商帮洗白的机会,这倒是让他舒坦了不少。</br>正因如此,他才有时间将精力放在了科举上。</br>“江西与浙江不出意外还是科举学子最多者,我江东六府虽然富裕非凡,可论起学子数量却是不如他们。”</br>“正因如此,我等必须好好关注才行。”</br>李至刚说罢举杯:“劳烦各位了……”</br>“尚书言重了。”众人纷纷举杯回应,口中谦虚。</br>他们所讨论的事情,也是如今京城不少达官显贵讨论的问题。</br>自宋以来,不管是后续的元,还是如今的大明都严苛海禁,为的就是阻止民间走私贸易,试图官营垄断。</br>宋朝是成功了一段时间,可随着吏治腐败而逐渐下滑,元代更是因为约束地方不力而走私频繁,不仅大量手工技术流出,许多铜钱也随着贸易流出。</br>等朱元璋接手天下的时候才发现,此时的大明是真正的百废待兴。</br>铜钱外流的情况因为走私商人而屡禁不止,郑和下东洋能带回那么多铜钱就能说明原因。</br>走私商人根本不懂铜钱外流代表什么,或者说即便他们明白也会本着“我不买卖,别人也会买卖”的想法继续下去。</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