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父慈子孝(2 / 5)

加入书签

百年前,这闽粤湖广一带还不是被人视为充满瘴气的地方,可随着人口南下焚毁树林,开垦荒地,这湖广也就成了鱼米之乡,闽粤也鲜有人听说瘴气为何物。”</br>朱高煦解释了中南半岛的情况,同时为了避免众人畏惧瘴气,也同时解释了瘴气如何消除的办法。</br>闻言的沐春深有体会:“这瘴气确实在闷热的丛林之中才会出现,我便染上了一次,幸好治愈了。”</br>想起患上瘴气而无法及时得到救治,只能病死在兵营之中的兵卒们,沐春便觉得心里蒙上了一层阴霾。</br>西南明军征讨刀干孟的战事中,麓川死伤近十万人,明军也死伤近一万五千人。</br>这其中死在战场上的不过六千人,剩余九千多人都是因为水土不服和瘴气、疾病而病死的。</br>这还是从四川、云南、广西等地调来的兵卒,如果是直接从北方调派兵卒前往西南甚至中南作战,那恐怕因病而死的人会更多。</br>“没错,这瘴气必须提防,因此日后对中南作战的兵马,尽量还是以云南、广西为主。”</br>“就算从二地选兵,也尽量以滇南、滇西南和广西西南一带的男丁为主,他们对瘴气比其它地方的人要更具抵抗力。”</br>朱高煦嘴里不断蹦出新词,但好在都比较白话,不难理解。</br>“这安南,走陆路就只有那几条路,倒是走海路可以随便突破。”</br>瞿能扫视了一眼安南的情况,这也是他第一次发言。</br>对于历史上这个差点阵挑朱棣,结果被朱高煦侧击阵挑的猛将,朱高煦本人还是十分欣赏的。</br>沐春、何福、顾成、瞿能及其子侄兄弟所组成的西南将领兵团,在不考虑任何火器,且朱棣与自己不下场的情况下。</br>朱高煦还真难找出能将击败他们的将领,更别说中南半岛了。</br>就连张辅、孟瑛都能把黎利这个跳梁小丑压着打,何况洪武后期表现亮眼的沐春。</br>“打安南有黔国公和几位,朝廷是十分放心的。”</br>朱高煦开口吹嘘了一下西南诸将,然后又说道:“不过云南并不稳定,我听说云南有几个土司趁着诸位离开云南之际叛乱了?”</br>“是!”沐春也不掩饰,直接道:“云南南部和西南的许多土司自持实力强大,唯惧我等。”</br>“眼下我等离开,他们便以为朝廷对付不了他们,但云南尚有王兆、王魁、沐晟、瞿郁、瞿陶等将领镇守,想来用不了几日就能平定。”</br>沐春如此说着,朱棣也抚了抚大胡子:“俺对你们放心,这种小事不用回禀,伱父亲是俺们兄弟的大哥,你也就是俺的家人。”</br>沐春实际只比朱棣小了三岁,但从辈份来说,他确实是朱棣的侄子,对此他也没有反驳。</br>就这几日的交谈来说,沐春已经对曾经帮过自己忙的朱高煦,以及曾经熟悉的朱棣臣服了,毕竟他也与朱允炆书信往来过。</br>总体来说,朱允炆的性子并不软弱,可许多事情却没有自己的主见,尤其是军事上,所以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br>对于习惯了朱元璋这种有主见有思路皇帝的沐春来说,他与朱允炆确实不是很合得来,而且朱允炆也从未将他视为家人来看,这不免让他有些失望。</br>他之所以尽忠职守,除了因为父亲的遗命,还有就是朱元璋对群臣的那句话。</br>“这孩子是朕的家人,不用试任。”</br>仅此一句话,让沐春怎能不专心戍边?</br>如今这句话被朱棣以另一种形式说出,不管是不是做戏,但总归让沐春心里高兴不少。</br>“西南那边,各土司都愿意出兵,其中丽江的木氏愿意出兵三千,不过他们军纪还算严明,臣便没有让他们参与。”</br>沐春提起了木氏,这让朱高煦想起了木氏这天然的高原兵。</br>丽江木氏自明洪武十五年归附明朝后,便被朱元璋赐汉姓为‘木’,并封其为丽江土知府。</br>由于从木氏手中拿走了南边的一些土地,因此朱元璋为了补偿他们,便授予他们世袭土官知府,永固石门、镇御蕃鞑,节制丽江及北部青藏一角的权力,并准许他们在当地开采金银矿。</br>有了朱元璋和明代历代皇帝的准许,木氏土司也开始在当地开采银矿,同时用武力向北与昌都、三塘等地的吐蕃人争夺金矿、盐矿,用获取的金银来兴修水利,发展丽江的农牧业及手工业、商贸业。</br>朱元璋在事后还为纳西族开办儒学,让木氏汉化加深,到成化年间便以知诗书、好守礼义而著称,与蒙化、元江并称为云南三大土府之一。</br>不过与蒙化、元江土司野心勃勃不同,木氏倒是秉持小族不闹事的想法来过自己的小日子,每当大明遭遇战事,也积极向朝廷捐饷银、战马,多次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