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诸事繁杂(1 / 5)
“贺!”</br>“万岁…万岁…万万岁……”</br>“平身——”</br>洪武三十三年七月十五,经过一个月的整治,庙堂之上风气倒是好了不少。</br>只是官员们的目光,始终停留在正六品的税务司主事金察身上。</br>他们的目光透露着冰冷,自然也被奉天殿金台的朱棣所见。</br>朱棣侧目看向了站在自己身旁的朱高煦,那目光好像在说:“你这把火把他们烧的不轻。”</br>只是对于朱棣和群臣的目光,朱高煦却懒得理会。</br>自朱棣登基以来,他倒是没有反人类的像朱元璋一样,一天要开三次朝,而是在朱高煦的建议下,将早朝时间改为辰时,一天一朝。</br>这样的做法,并没有人觉得不好,毕竟朱元璋时期的政策,实在有太多反人类的地方了。</br>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朱元璋一样,每天工作八个时辰以上,持续三百六十五天,并且还能一口气活到七十一。</br>别说群臣,就连朱高煦都不觉得自己能保持老朱那样的高强度工作,活到他那个年纪。</br>“今日朝议,乃是为了百官俸禄而谈。”</br>朱棣坐在金台,声音发出后,群臣收回目光,纷纷认真聆听圣音。</br>“前朝时,俸禄多有折钞之举,俺虽……”</br>“咳咳!”听到朱棣的话,朱高煦轻声咳嗽以提醒他这是朝会。</br>“咳咳,朕虽宣布重归洪武旧制,但这折钞之举还是作罢。”</br>“陛下圣明!!”听到工资能实打实发下来,群臣立马就山呼万岁了起来。</br>见状,朱棣也继续开口说道:“近日,贡生叶宗行上疏黄浦江泛滥,致使沿海水田屡遭江水侵犯。”</br>“朕听闻此事,心中难安,今遣派工部尚书黄福赴苏松治水,所需钱粮,户部一应供给。”</br>“陛下圣明!”听到朱棣要对黄浦江动手,江东六府的官员也纷纷作揖高唱圣明。</br>太湖下游古有三江排水入海,其中东江由于唐末修筑的捍海塘堰,致使许多出海水道被捺断。</br>到了如今,苏州、松江府一带常因黄浦江、吴淞江水道壅塞而大水成灾。</br>前几日,一名叫做叶宗行的诸生上疏朝廷,建议在吴淞江上游开夏驾浦入刘家港以分水势,放弃下游故道。</br>再开浚县东北的范家浜,接通黄浦,汇并吴淞江.以增强水势,冲泻入海。</br>这个建议被朱棣采纳,如今搬到了庙堂上来说,不仅可以缓和朱高煦和江东六府官员的关系,也能趁机宣扬一波他身为皇帝的功绩,可谓一箭双雕。</br>对于他的心思,在他将此话脱口而出后,群臣便都了解到了。</br>这段时间江东六府的文臣被东宫折磨不轻,正如朱高煦所说的一样,他们之中没几个人是屁股干净的。</br>在洪武年间时他们尚且不敢做的太过分,可建文年间他们做的事情可太多了。</br>趁着朱棣给台阶,他们刚好接下,避免继续闹下去。</br>见状,朱高煦也将目光投向了金察,一只手隐晦摸到了另一只手的手腕上。</br>“陛下,臣户部税务司主事金察,有事启奏!”</br>金察每日上朝都在看着朱高煦的举动,眼看朱高煦示意,他也持着笏板走出。</br>此举让群臣的心立马吊了起来,朱棣见状也颔首:“上前奏事!”</br>闻言,金察走上前来,同时作揖开口道:</br>“税务司查税已有两个半月,如今应天、扬州、镇江、常州、苏州、松江等六府田亩税务已经清查完毕,其中涉事官员三百九十四人,里长粮长涉事一千四百二十七人,欺瞒朝廷,积欠赋税之人四千六百二十七户。”</br>朱高煦从没准备一口气把江东六府官员得罪到死,因此金察每日回到税务司做的事情,就是清点每日税务司查出之人数量。</br>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等待朱高煦示意,准备随时结束对江东六府的清查。</br>朱高煦之所以没准备一口气吃下江东六府,原因还是他手中的官员数量还不足。</br>如今他手中有七千六百余名基层官员,但都是他利用建文年间‘举荐制’举荐的,这群人的底蕴如果去参加科举,根本考不过江南士子。</br>正因如此,这七千六百人都是从九品的官员,只能在山东、辽东和渤海、大宁等地和税务司任职。</br>依靠税务司三千官员,他已经对江东六府打击了一次,但仅凭三千官员和三万渤海兵马,他却根本丈量不完六府田亩,所以才会用“举报”这种手段。</br>现在江东六府的人服软,他也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耕地、罪犯和江东六府的官缺,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