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猫哭耗子(2 / 5)
敢抬升物价的商贾也被尽数抄家惩办,试图从宫城偷盗物品出宫的太监全部杖毙,宫女被扣留教坊司,京城十二楼(官妓)被勒令闭楼。</br>一时间,整个京城恢复了祥和,上游被杨展堵截的大批河柴也通过秦淮河运至京城内,以正常市价出售。</br>第一日百姓们还人人自危,但随着第二日开始,眼看渤海军没有找平民的麻烦,居住的地方也都是城墙箭楼或者街道的帐篷后,百姓们也开始大胆的继续自己的营生。</br>“府库确实充裕,仗打成这样也难怪憋屈。”</br>大教场,熟悉的院子内。</br>当朱高煦把手中文册丢到面前的桌上,在他面前已经摆好了上百本文册,并且都已经被他翻阅。</br>站在他跟前,孟章、杨展、崔均、徐晟、陈昶、塔失等人等待他训话。</br>朱高煦知道,爵位什么的可以等等,但赏赐绝对得发,渤海军这一路南下基本很少拿到赏赐,但朱高煦都记下了。</br>“孟章,我差弟兄们多少东西了?”</br>“回殿下……”孟章汗颜走出来,连忙作揖道:“赏田大约八十七万六千亩,赏钱八十六万余贯,粮食四十六万石,此外还有弟兄们的抚恤田八万九千余亩,抚恤口粮四万六千二百石。”</br>“倒是不多。”朱高煦听到这串数据,倒是财大气粗的表示不多。</br>现在的他可以说发了横财,朱允炆留给了他在京储粮七百余万石,西南铜钱二百六十四万贯,还有各类布匹和杂物,以及十几万套甲胄和兵器。</br>就这些东西的价值折色起来,起码也价值八九百万贯,而这还只是京城一个城池的情况。</br>当然,朱高煦并不知道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了多少遗产,但就眼下来看,只要能顺利接管天下,能到朱高煦手中的起码不低于三千万贯。</br>“郁新请出来了吗?”朱高煦询问孟章,孟章却摇头道:“郁新辞官回凤阳临淮了,得花些时间。”</br>“倒是黄福和夏原吉听闻殿下任用,也没闹出什么事情,老老实实的走马上任了。”</br>“那个夏原吉说,各地水次仓和常平仓、储备仓的粮秣应该还有三四千万石,仅有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前的二分之一不到。”</br>“二分之一?”朱高煦诧异一声,他倒是佩服老朱挺能存的。</br>不过他转念一想,自己要是有六七千万石储粮,他能把北大荒开发提前几百年。</br>哪怕速度不如后世,但日后北京的粮仓起码有了,不用等着江南‘赏’饭吃了。</br>“对了殿下,昨日也抓了不少商贾,查抄了不少家产,这是文册。”</br>孟章又递上了册子,朱高煦见状接过,大致翻了翻。</br>犯事的行商很多,合计五十七家,其中不是背靠武勋就是一些文官,对于他们,朱高煦还是得分别处理。</br>“家产暂时充公,先把所有的赏钱发下去,然后……”</br>朱高煦看向杨展和崔均:“崔均伱亲自走一趟,和郑峻一起统辖所有水师,搜集商船,沿着运河北上,将水次仓的粮食分出半数运往辽东。”</br>“另外告诉登州的孙铖,将登州、青州、莱州半数以上百姓都迁往辽东,给予他们农具,每家五年不用缴纳赋税,每人每年发六石口粮来开荒,开荒田地全部写好地契,归当事人所有。”</br>“是!”听到朱高煦要开发辽东的话,崔均立马激动作揖。</br>在这的人没有几个是傻子,辽东和渤海、大宁是他们的老巢,自然得好好运作才行。</br>“另外,将有功将士的家眷迁移至登莱青三州,除了赏田外,每户各自再发一百亩熟田!”</br>朱高煦要利用渤海,也要同化女真人。</br>同化小族群最好的办法,无非就是改变当地人口结构。</br>登莱青三州有耕地近一千五百万亩,二百余万口人。</br>迁移百万山东之民前往辽东后,当地还能有上百万人口,足够同化二十几万的女真人。</br>“谢殿下隆恩!!”</br>塔失等人闻言,纷纷跪下作揖。</br>他们心头狂喜,毕竟山东的田地是什么模样他们十分清楚,耕作精细一点,完全可以亩产实粮一石半。</br>一百亩耕地的产出,足够一家十几口的女真人过败家日子了。</br>“这算什么?都起来。”</br>朱高煦抬手示意他们起来,塔失他们也难掩激动的起身。</br>瞧着他们起来,朱高煦也继续说道:“你们都是功臣,还有渤海的弟兄也是。”</br>“不管女真人还是汉人,还是蒙古人,你们都是我的兄弟。”</br>“赏田只是开始,后续等我父亲南下还有更多。”</br&g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