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女真八卫(2 / 4)

加入书签

,并且让吉林船厂的船工在辽东造出足够的舟船才行。

只要把吉林船厂和军械局搬到辽东,届时即便徐辉祖率领西南兵团抵达中原也无碍。

他们与朱棣在中原鏖战,反倒能给自己创造机会。

“得加紧了……”

朱高煦看向殿外,心里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亦失哈见他没了要交代的,便退出了殿去,将手头上的事情与王府长史孙铖。

孙铖是最早随朱高煦来吉林城的吏目,虽说只是吏目,但好歹也通过了童子试,是上元县的生员。

原本他只是想来吉林城做工一年,随后带着二十贯钱返回南京继续乡试。

只是来到吉林城后,他亲眼所见吉林城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因此便将参加乡试的时间一拖再拖。

曾经十七岁的少年人,如今也二十有一了。

虽然年轻,但孙铖已经在亦失哈手下担任了三年的副手,由于亦失哈不能担任王府长史,因此王府长史一直是孙铖代理。

将事情交给孙铖,亦失哈是十分放心的,因此在交代了一切事物后,他便在翌日带着百余名女真兵卒前往了东边,准备让弗达哈带他们走南边前元时的东宁府。

东宁府,对于这个名字许多人或许十分陌生,但放在前世的历史上,这地方将在靖难之役结束后,被朱棣设为建州卫。

眼下的这地方经过蒙古人的摧毁,如今已经成为了废墟,只有少量的女真人生活在这块地方,听从辽东都司的调遣。

因此没有弗达哈这群女真人带路和安插关系,那亦失哈他们很有可能会被当地的女真人检举。

亦失哈离开了,吉林城也并未因为他的离开而出现什么差错,所有的事情都在按照朱高煦计划的进行下去。

百姓在开垦荒地,兵卒在军营训练……

如果不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来临,恐怕吉林城的平静还会继续持续下去。

这一日,朱高煦为了解决自己在关外最后的后顾之忧,他将六城之地的头人召到了吉林城来。

经过朱高煦四年的经营,六城之地与吉林城周边的七十余个部落已经降低到了二十二个部落。

这其中,依旧以六城的六位城主最为强大,不过他们过得也十分窘迫。

兀良哈入寇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死伤与难以恢复的经济创伤,他们花费了两年时间才将被兀良哈马匹糟蹋的城外耕地恢复原貌,因此对于朱高煦的召见,他们所有人都十分忐忑。

时过境迁,不过区区四年的变化,曾经还能与朱高煦谈条件的六城之地女真人,眼下只能乖乖坐在承运殿内的那二十二把椅子上,安静等着朱高煦现身。

他们等待约一刻钟,朱高煦带着长相普通的孙铖走进了承运殿内,二十二个头人纷纷起身。

“渤海汗萨拉米……”

他们用女真语对朱高煦表达敬意,朱高煦也轻笑颔首,随后走上了主位坐下。

“都坐下吧(女真语)”

朱高煦用纯正的海西女真语与他们沟通,众人也没想到短短两年不见,这位渤海汗居然能将海西女真语说的与他们无异。

“先上酒肉,招待弟兄怎么能没有酒肉呢?”

朱高煦对孙铖吩咐,孙铖见状也用官话喊着外面等候的兵卒上酒肉。

很快,二十二位头人的桌前就摆上了一盘盘撒了孜然的烤羊肉,旁边还有一壶醪糟米酒。

孙铖为朱高煦倒酒,朱高煦也顺势举起酒杯“先喝了这杯酒,我们一边吃一边说。”

二十二位头人见状纷纷举杯,跟着朱高煦将一碗米酒一饮而尽。

他们忐忑的等待着朱高煦开口,朱高煦也没有耽搁,一边用刀吃肉,一边开口说道

“我在关外待你们不薄,这两年之所以停了互市,是因为朝廷不允许我和你们互市。”

“不过,我知道你们生活在关外不容易,因此多次向朝廷上疏……”

朱高煦用关外女真人最在意的互市作为开场,这成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当着众女真人的面,朱高煦却叹气道“只是朝廷之中不少儒生认为,关外女真皆是完颜打骨打的后代,与汉人有血仇,应该抑制你们,不给你们粮食,让你们族群难以繁衍。”

“渤海汗,我们不是阿骨打的后代!”

“对啊,我们有各自的祖先,当年阿骨打的后代都已经入关去了。”

“就算没入关,那也在东宁,我们的祖先都是从北山南下来到六城之地的,并不是六城之地的完颜一族。”

“渤海汗,您能帮我们说几句好话吗?”

“渤海汗,我们都没有造反的想法,朝廷的旨意我们也是遵守的。”

“那群读书人不知道我们,您还不知道吗?”

当朱高煦说完庙堂之上对女真人的态度,弗提斤城的少头人塔失,以及托温城的少头人多尔和齐等六城大部少头人及头人纷纷开口。

确实,因为懂得耕作,因此六城之地的女真人在历史上从明初洪武年间到正统年间土木堡之变后被屠都一直安分守己,也接受明朝的调令。

从这点来看,六城之地的女真对大明朝的确无可厚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