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诸王态度(3 / 4)
奈的提醒,或许是朱元璋对子孙太好,以至于朱棣等人觉得禁足都算十分严重的处罚了。
说到这里,男子的身份也十分明显了。
“殿下…依旧一点就通。”姚广孝倒是没想到朱棣这次反应那么快,不过他也承认了自己的想法,没有卖关子。
“可眼下世子才入武英殿……”长史小心提醒,朱棡却转过身来寒声“为朱高煦造势!”
朱棣回头看向城外已经飘下的雪花,此刻的他再度成为了那个为大明戍守北方的塞王。
不过在这里的内容中,苏松二府以钞抵税却成为了东宫太孙朱允炆的功绩,而朱高煦却是因为傅友德的事情顶撞了皇帝,被下旨禁足,眼下已经过去了两个月。
姚广孝一身黑袍被凛冽的寒风吹得呼呼作响,配合他慈眉善目的面孔,倒是有几分诡异在身上。
“臣不敢……”长史与诸多属官低头作揖,朱棡看着他们的模样,气的转过身去,以此掩盖自己狰狞的表情。
瞧他这模样,旁边的秦王府长史不忍道“殿下,这番人来西安十几年了,不知道西边番人部落迁居何处也正常,您何必……”
反正都是各取所需,自己对他下手也不用愧疚。
对于非嫡子的藩王们,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安分守己,听从朝廷的命令。
“那燕府的二殿下不仅通过了魏国公和曹国公的考验,还在老国公和颖国公那学习了好几个月,老国公都对他称赞有加。”
只是那凛冽的北风将他的话吹散,他自己也停下了那絮叨的嘴,转身往北边看去。
明明自己才是他生的,他干嘛要帮一个庶孙……
他没有再与李景隆讨论其它话题,而是在武英广场上绕了一圈后重新返回了武英殿。
朱棣大呼小叫,姚广孝却是清楚他的性子,也不生气,而是笑着继续道
朱元璋的眼神浑浊了几分,转过身往偏殿走去,嘴里不停呢喃着。
当他看到、、等一篇篇文章及其内容的时候,他当即就皱起了眉头,尤其是看到最后这些文章的主人名字时,他的眉头几乎形成了一个川字。
听着身后越来越大的声音,走出监牢的王府长史攥紧了拳头,看样子已经难以忍受这样的日子了。
“辽东中左所的事情,高煦倒是给俺找了个好帮手。”
“不过最让俺吃惊的还是这小子看山点矿的本事,不仅给允恭找了个出镇云南的差事,还给俺爹找了那么多金银矿。”
李景隆看的很开,毕竟如今的他已经位极人臣,即便获得再大的功劳也没有太大作用。
朱高煦就是一个很好的靶子,毕竟当下最引人瞩目的人就是他。
“江南以钞抵税的事情,二殿下做的不错,主动将功劳交给了陛下,由陛下分给了太孙,而他也接受了太孙的金银馈赠。”
“俺看到了……”朱棣沉声回应的同时,也知道这大雪代表着什么,他转头看向张辅
晋王府存心殿内,朱棡一手拿着信,一手紧紧握着椅子的扶手。
朱橚看向长史,语气平淡的询问道“世子在学习吗?”
他沉着脸色,目光有几分寒意“朱允炆气量不大,我不信他和朱高煦没有间隙,当下最好让他把目光都放到燕府身上,别一直盯着我这边。”
可是……
有这二府乡绅富户的支持,也就代表朱允炆获得了天下赋税的一成。
倒是朱樉,他目不转睛的看着那番人嚎叫,不由加重了手上的力度,让番人叫的更大声了。
此刻天穹有些灰败,聚集着浓厚的灰云,不多时便开始飘落一片雪花。
“是……”四周文人听完男子的话后作揖应下,紧接着上前开始研究这石榴树。
他搬出了徐辉祖和郭英,这让李景隆安心不少。
“俺虽然想让高煦回来,但也不会拿边塞百姓的性命做赌注,高煦要是能回来就回来,回不来也没事……”
朱棣坦然说出自己的看法,可姚广孝却深深看了他一眼“殿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由不得自己做主的。”
朱棣不吃他这一套,因为他猜到了姚广孝的想法“老和尚,你不会是想让俺养寇自重,把高煦放到寇的边上吧……”
“高煦这孩子我之前见过,只是他以前喜欢舞刀弄枪,策马惹事,如今居然写出这一篇篇文章,你确定这不是我四哥让人代笔的?”
“把朱高煦那小子给我弄走!”
“殿下,南京送来了消息,您恐怕得看看。”
他可是清楚得很,自己岳丈可不是谁都能看上,如果朱高煦是请人代笔,亦或者毫无本领,那自家岳丈是不会夸奖对方的。
“老十五让俺帮他打倭寇,可俺不能离开北平、大宁太远,帮不了他。”
他本就对医学十分感兴趣,尤其是因为争储想法而被移藩云南后,他更是亲身看到了许多民生疾苦的画面。
“当然!”朱棣皱眉,他可是快两年没见朱高煦了,心里思念的紧。
也在他联想的同时,在他数百里外的秦王府和晋王府分别得了消息。
朱棣的话随着风在四周飘散,众人都看着这话痨子的朱棣苦笑摇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