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九年前的秘密(上)(1 / 3)

加入书签

二月的河曲,如同个仙午风姿绰约六漫天的黄草纤长妩媚,更有一朵朵野芦花,摇曳着一片片黄白裙,引来无数鸟儿在上面飞翔逗留,不肯离开。

一条条山溪从远处的雪山而来,象一条条闪着金光的银带,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游动。贫达延看着远处的王画。

王画的详细事迹吐蕃士兵不一定知道。但他知道许多。

但王画的勇力让他感到还是有些诧异的,就是他自己,也不可能用王画手中的那把横刀,一下子削掉战马的脑袋,即使是宝刀也不行。

可这是军队,个人的勇力固然重要,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王画本事再大,还能靠一己之力击溃自己两千精兵?况且他还要不要保护他的手下?至于王画带来的一千唐朝羽林军,连考虑一下都没有考虑,不看到这些士兵一个个面如土色么?

他将传令兵喊来,传令兵退下去。一会儿号角吹了起来,随着号角的响起。

两千吐蕃精兵象两只利箭,向两边分开,成了一个大大的“。”正好将唐朝和亲队伍松散地合围起来。

贫达延之所以这样做,现在他还没有伤害王画的意思。吐蕃需要这次和亲,他也不能将这次和亲破坏了。

但这是给唐朝人放出一个讯号,我们吐蕃很强大,不再是以前低人一等的吐蕃了。这是一个下马威,将这群前来的士兵与工匠奴婢吓得尿裤子。唐朝真追究起来,大不了说是吐蕃的礼节。谁叫你们说我们是不开化的蕃子?

当然,也不是每一个小吐蕃大臣都象忿达延的想法。

比如巴桑巴,他就是吐蕃中主张对唐朝政策温和一派的大臣。在历史上,也正因为他这种态度,与金城公主走得很近。

不过他的想法,王画并不知道。王画只知道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吐蕃却狠狠地在唐朝伤口上洒了一把盐。严重的内忧外患,使这个庞大的帝国一天比一天变得虚弱。黄巢的杀菊,终于使唐朝走向了覆灭的命运。

他看着巴桑巴,声音更冷:“这就是你们吐蕃迎亲的态度?。

巴桑巴心里面更虚。如果杨矩倒也罢了,也不会发生砍马头的事,导致结果恶化。吓一吓,不会妨碍和亲的。但换成了王画,那就不好说了。而且巴桑巴特地在长安研究过王画。

说王画行事肆无忌惮,那是假象。看看王画肆无忌惮的结果吧,一度将唐朝所有大势力得罪光了,可是王画本人呢?在唐朝安如泰山。这说明了什么?人家进行过周密的安排。

就象那一次,一个人到了默啜四万大军面前,熊胆豹子胆,也没有他胆子大。但事实是不是这样呢?那是吃准了默啜。才一人前去的。

既然他砍了自己国家士兵的马头,现在又将唐朝公主驼在马上,准备回去,一点也不怕自己居于弱势地位。天知道他有没有后手?

他隐隐地预感到将有一件大事发生。

而且他正好抬头,看到王画眺望西北方向。

看到王画这个眼神时,他的心忽然沉到了谷底。

西北方向,正是部南地区,因为血字营驻军在哪里,吐蕃人一直不对向那片区域善自行动。当然。如果一点好处都没有,也许让李显早将这支军队打散了。

离这里不算太近,最近的地方离这里也有两百多里,就是清一色的骑军,也要三个时辰才能赶到,还是战马精良,否则时间更晚。这时候赶来是来不及的。但这一行的首领是王画,他一度是血字营的营督,在血字营中威望很高。而且他还有惊人的预判能力,天知道他有没有提前做了预防准备?

与巴桑巴忐忑不安的心理相比,杨矩同样也是忐忑不安。

他还是第一次面对这么多的吐蕃士兵,一个个长得剩悍无比,脸膛给高原的风吹得十分黝黑,手上拿着兵器,露出狰狞的模样,嘴里还发出古怪的吆喝声。一个个就是翻版的黑脸版战场上的王画。没有动手,一股肃杀的气氛就开始洋溢起来。

王画为什么要多事?

杨矩吓得两腿骑在马上”柔慑发抖。心里一个劲地骂王画的爹娘。

可是王画依然若无其事,也没有再为难巴桑巴,只是骑在马上,冷漠在看着这些吐蕃士兵将形成形,然后夹着唐朝的使者团骑马来回奔跑,做着耀武扬威的各种姿态。

金城公主也有些害怕了,在他后面说道:“王侍郎,我们怎么办?。

连她都没有想到吐蕃人如此无礼,可现在让人家包围起来,逃回到唐朝也难了。

她想得很好,想回去。可王画能让她回去么?无论联姻,还是战争,或者外交,说到底还几川讨延续。为什么谅一次吐蕃指名道姓。要求金城公出蕃。没有办法,李显现在只有两个女儿没有丈夫,一个是裹儿,当时求亲时李裹儿有了武崇。那是不现实的。最后只有金城公主一个人了。这等于是唐朝皇帝的亲生女儿。与当初文成公主身份截然不同的。

其实这就是一种姿态,咱吐蕃现在升级了,要和亲也是你们唐朝的正牌公主,别拿一个不相干的女子来忽悠我们吐蕃人。就象突厥和亲,要嫁也要嫁李显的儿子,连武延秀都没有资格迎娶突厥公主。

现在吐蕃有些困窘,可外表还是很强大的,灭掉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