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四章 贼不走空(2 / 3)

加入书签

909年由新组建的墨西哥爱立信公司接管。

1908年爱立信公司接受委托,负责使泰国的曼谷的电话网现。1911年爱立信在巴黎成立了爱立信电话机公司,并在巴黎郊区哥伦布设厂。爱立信匈牙利公司于同年成立,设厂于布达佩斯。

1982年,经过长达10年的技术累积,爱立信的数字交换技术在行业中领先。随着移动通信的逐渐兴起,爱立信凭借技术优势开始赢得更多市场份额。

李志文认识爱立信一直以为其是一家手机工厂,结果却是一个移动通讯商。

而按照报告来讲,爱立信的业务遍及欧洲、非洲和亚洲等,是结结实实的一间跨国公司。

此时爱立信的股份已经遍及瑞典的各个人手中,算是一个国民企业了,这个收购难度很大。

从爱立信也可以看出欧洲为什么会这么发达,但是也看得出来爱立信不是那么容易收购的。

而李志文如果要进入移动通信领域,显然爱立信不是一个好选择。

第二个介绍的是宜家。

1943年,英格瓦18岁时,父亲送给他一份毕业礼物,帮助他创建自己的公司。宜家这一名字就是创始人名字的首写字母和他所在的农场以及村庄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的。宜家起初销售钢笔、皮夹子、画框、装饰性桌布、手表、珠宝以及尼龙袜等——几乎英格瓦能够想到的任何低价格产品。

宜家第一则广告在当地报纸上。

随着生意的不断扩大,英格瓦.坎普拉德已无法应付大量的销售电话,他开始在当地报纸上刊登广告,并制作临时邮购目录册。通过当地的收奶车分销产品,利用收奶车将产品运送到邻近的火车站。

宜家进入家具产品系列,这些家具由当地的生产商生产,通过这种办法,宜家的产品线得到扩充,也提升了产品满意度。

宜家的创始人看到了成为大规模家具供应商的机会。不久,他便决定停止生产所有其他产品,集中力量生产低价格的家具,我们熟知的宜家从此诞生了。

宜家开始设计自己的家具有几方面的原因。但促使宜家自己设计家具的真正原因却很有讽刺意味。

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使得供应商停止向宜家供货。宜家不得不开始自己设计家具,这实际上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己设计的家具很有创意,功能得到改善,而且价格较低。后来,宜家早期的一位员工突发灵感,他们便开始在设计时考虑平板包装的问题。

平板包装进一步降低了价格。这样,在宜家便开始形成了一种工作模式,即把问题转化为机遇。

1958年,在阿姆霍特创建第一家宜家商场。这个拥有6700平方米建筑规模的商场,是当时斯堪的那维亚最大的家具展示厅。

在奥斯陆郊外开办挪威第一家宜家商场。这也是在瑞典以外开办的第一家商场。

1963年,顾问兼设计师MarianGrabinski设计了MTP书柜。这是一种既现代又经典的书柜,多年来引得众多厂家纷纷模仿。在生产这种书柜以及其他木制产品的过程中,宜家在20世纪50和60年代与波兰的供应商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这些关系仍旧是我们为提供老百姓买得起的产品所做努力的基础。

截止1983年为止,宜家一共在欧洲开设七十四间商场,一共有六千多名员工。

此时的宜家已经在斯德哥尔摩股票交易孙上市,其创始家族坎普拉普手中持有超过35的股份,其余都散落在瑞典的股民手中。

总而言之,一家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对象,但是却不是一个很好的收购对象。

但是如果李志文只想着投资的话,哪有太多太多的选择了,比宜家可以给李志文带来丰厚报酬的太多了。

第三个介绍是H&M

公司成立于1947年,创办人是现任董事长皮尔森的父亲皮耶尔。

当时H&M主打平价特色,由于瑞典的零售业和欧洲大多数国家一样,一向都被昂贵的百货公司主导,因此H&M在市场上一下子便开出大红盘。

皮尔森在1972年加入公司后,他希望公司在唯一标榜的低价位之外,能再加入流行及品质的特色。

虽然有许多人认为,这些特色无法同时存在于一个品牌,但是皮尔森却相信公司能够做到。之后H&M标榜的“以最好的价格,提供流行与品质”,确实为公司的成功再打一剂强心针。

H&M把这种三合一的成功方程式,大量复制到其它的市场。

1982年,当皮尔森从父亲皮耶尔手中接下公司时,H&M当时还只有一百零五家分店,而且大部分都在瑞典。

而到1983年的现在,皮尔森已经带领着H&M进军德国,并且直接在德国开设了十家门店,此时的H&M正在进行高速发展。

李志文知道不能再让H&M起势了,不然真会闹到无法收购的地步。

所幸皮尔森为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