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零章 东方航运(1 / 3)

加入书签

李志文不由得感叹,如今这个小小的包厢里,四位商界大佬里竟然有三个大佬此时正在经营航运业。

李志文自己不用说了,除了和记黄埔旗下的码头外,还有刚刚拿下的会德丰洋行,其就是以航运业和地产业为核心的,所以所以自然算是一个。

而徐世勋在大哥去世时,由于徐家老二身体不好,所以徐世勋一直兼管着顺昌航运公司,这样子当然也算一个。

至于包玉钢不用说了,这可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船王了,当然算一个了。

虽然包玉钢四年前弃舟登陆,很多船只都给卖了,而其头上的世界船王的桂冠早已丢失,不过此时的环球航运依旧保持着一定数量的船只。

其实按道理来讲霍鹰东也可以算是在航运上赚的第一桶金,韩战的时候,霍鹰东就是靠着不怕死,走私等手段赚钱的。

而如今的香江航运业,可以说是百舸争流也不为过,其中最大的就是东方海外货柜航运公司和华光船务公司以及万邦集团了。

东方海外货柜航运公司是由董浩芸创立的。

在果党统治时期,民营航运巨子有四位:沪上三北轮船公司的虞洽卿,鲁省政记公司的张本政,渝省民生实业公司的卢作孚,华夏东方航运公司的董浩芸。

谁是船王?当时无确切的统计数据。通常认为,最初虞洽卿独领风骚,他鼎盛时拥有二十余艘轮船,总吨位五万多,虞洽卿死后,三北中落。

鲁省政记曾一度称雄渤海黄海,日治时损失惨重,一厥不振。民生船只有一百四十艘之多,但多为内河小轮船。董浩芸出道最晚,但后来者居上。

董浩芸1911年8月18日生于浙江定海。父亲是上海的五金行老板。定海为华夏最大渔场舟山群岛的县城,历史上,一直归宁波府管辖。董浩芸住宅依山傍海,董浩芸是看着大海长大的。

“大海蔚蓝,船桅如林,一叶舟舸,载余稚童之梦,飘往大洋。三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余熟记于胸,时热血沸腾。余暑期回故里,常登舟弄水,以温童梦..”

这是董浩芸中学时的一篇作文。他5岁那年,乘船到上海,在父亲身旁念小学中学。

1927年,高中刚毕业的董浩芸,背着父亲参加航运训练班招生考试,入选就读。

训练班为北方的金融家周作民所办,一年后,董浩芸被派往周氏旗下的天津航业公司做职员,时年17岁。

董浩芸工作勤奋,提升很快,到25岁时,已是公司副经理、常务董事。

这一年,渤海冰封,许多船只冻在冰层。交通部派出飞机视察救授,代表天津航业公司的专员就是董浩芸。半个世纪后,他回忆道:“那时的飞机四面漏风,高空风大,下飞机时,我人都快冻僵了。”

董浩芸热衷社会活动,20岁时被推选为天津船业公会常务理事,23岁又选为副会长。他目睹列强称霸远东航运的现状,萌发出联合同业与洋轮竞争的志向。

董浩芸却雄心勃勃,在同业中宣传他的构想,将各家小型民营船务公司合并,欲加入者以船只折价入股,组成庞大的船队,与外国轮船公司和官办招商局船务抗衡。

他设想开辟多条定期航班,改变小船东“有船无货,有货无船”的被动局面。同时,以船为抵押获取银行信贷,购置新船。

董浩芸的倡仪得到不少小船东的响应。然而,董浩芸生不逢时,次年,战争全面爆发,计划搁浅。华夏航运的一半船只被果党军队征用,后又凿沉于长江,封锁航道,阻止日舰溯江攻打鄂省渝省。

沪上日治时期,东方航运公司被日方接管,董浩芸先后担任过沪上通成公司运输部经理、金城银行船务部主管等职。

董浩芸不甘在日伪统治下苟且偷安,于1941年春流亡香江,东方航运信托公司重新在香江注册成立。仅有的3艘船悬挂英国国旗,航行于东南沿海。

好景不长,半年后太平洋战争爆发,英国对日宣战。

东方航运信托公司作为“敌产”被日军没收。董浩芸辗转重庆,曾在盟军驻华机构和政府部门服务过。

二战结束,董浩芸踌躇满志回到沪上,向交通部驻沪机构申请复业,被官员以“香江注册公司”为由驳回。无奈之下,董浩芸只好另组公司,于1946年获准注册,公司名称是华夏航运公司。

当时华夏虽是“世界五大强国”,实际上国力薄弱,加之果党忙于内战,根本无暇顾及民族工业。华夏的航运业,仍为西方列强控制。

董浩芸正是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逐步发展壮大的。到沪上光复的数年间,华夏航运旗下购置的船只有:慈航、昌黎、唐山、滦州、慈云、凌云、天龙、天行、天平、通平等10艘,全是两千吨位以上的海轮。

1947年,董浩芸从美国购得3艘胜利型万吨级货轮,董浩芸另设一间独资的复兴航业公司,将这3艘船分别命名为:京胜、沪胜、渝胜。其后,董浩芸又购入8艘内燃机小货轮,夏兴旗下共有11艘船只。

至沪上解放前夕,董浩芸拥有和控制的船只共21艘,总吨位逾十万,雄踞上海民营船队之首,堪称民间船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