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零章 港元发展史(2 / 3)

加入书签

1845年5月时,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又颁发公告,试图再次将英国的货币制度“复制”到香港去,但同样又遭到失败,香港居民依然习惯用外国银元,尤其是墨西哥银元。

在港英政府坚持以“Pound”记账二十多年后,最终于1862年7月1日宣布,不再以“Pound”为记账单位,改用银元的“圆”作为货币单位记账。

这标志着,港英政府完全放弃了在香港推行英国的货币制度,并正式确立了以墨西哥银元为主、以“圆”为货币单位的银元本位制。

紧接着1863年,港英政府又宣布,墨西哥银元为唯一可用于向政府缴纳款项的货币。

不过,当时墨西哥银元出现了供求不足的情况,其币值一度走高。

谷妉

时任香港总督罗便臣对此也早有察觉,于是决定从1863年开始港英政府自己发行金属铸币,以满足货币供应,香港本土的货币史由此开端。

根据罗便臣的决定,港英政府自己发行的货币有:基本单位货币(“香港壹圆”银元,即面额1元)和辅币(面额小于1元的金属铸币,有银币和铜币)。

由于当时香港还没有自己的铸币厂,因而港英政府先委托英国伦敦的皇家铸币厂铸造了“香港一文”铜币、“香港一仙”铜币和“香港一毫”银币三种辅币。

1864年香港开始建立自己的造币厂,厂址位于铜锣湾加宁街,到1866年5月完工,开始铸币。

这家造币厂维持了20个月后被迫倒闭,在运行生产期间,该造币厂先后铸造了“香港五仙”、“香港一毫”、“香港贰毫”、”香港五毫”、“香港壹圆”共五种银币,总计2018054枚,并还铸造有“香港一文”、“香港一仙”铜币。

同时,香港本土的货币单位正式形成“圆、毫、仙、文”四级十进制,“圆”为基本货币单位,“毫、仙、文”均为辅助货币单位。

另外,“香港壹圆”是基本单位货币(本位币),由白银铸造,“圆”对应“Dollar”,港元即“HongKongDollar”,这一称呼源自于英国人对墨西哥银元的称呼“Mexicandollar”,而“Mexicandollar”又源自“Spanishdollar”,所以,“港元”名称及其货币单位“圆”,都是从外国银元中引用过来的,并非本土自创,也未受“英镑/Pound”影响。

至此,香港本土的独立货币体系正式成型,“港元”一词也正是开始使用,香港本土以“圆”为货币单位的银元本位制时代开启。

香港的造币厂倒闭后,香港本土不再生产港币,随后几年市场的港币供应处于断绝状态,为了解决此问题,港英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1872年,港英政府授权汇丰银行发行面值“壹圆”的纸钞,试图以纸钞代替银币流通。

同年,港英政府委托英国伯明罕希顿父子公司,为香港铸造各种金属辅币;1873和1874年又分别引进美国和日本的远东贸易银元。

到1895年时,英国在印度铸造了远东贸易银元,港英政府随即将其引入香港,并将其列为香港的法定货币。

香港造币厂倒闭后,“香港壹圆”银币没有新的供应来源,逐渐在流通中消失,而英国贸易银元被引入后,其重要性明显上升。

在1895-1935年期间,英国贸易银元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几乎是“香港壹圆”银币的替代品。

由于“壹圆”纸钞的发行、各种金属辅币持续铸造供应、再加上英国贸易银元的持续流入,港英政府决定不再依赖外国金属铸币。

1912年,港英政府颁布法令,除英国贸易银元依然作为香港的法定货币流通之外,禁止输入和使用各种外国金属铸币。

此后,香港的货币流通,只有三类:汇丰银行“壹圆”纸钞、英国贸易银元、各种金属辅币(银、铜、合金),直到1935年币制改革才有新变化。

香港本土最早的纸钞,并非汇丰银行自1872年始发的“壹圆”纸钞,而是1846年由东藩汇理银行印刷发行的一批纸钞。

东藩汇理银行的前身是1842年在印度孟买成立的西印度银行,是一家英资银行。

1845年,西印度银行将总部迁至英国伦敦,并改名为“TheOrientalBank”,同年并在香港等地设立分行。

东藩汇理银行作为一家私营商业银行,是香港历史上的第一家银行,也是首家在香港发行纸钞的银行。

1846年,东藩汇理银行在香港发行了最早的一批纸钞,面值有“fivedollars”、“twenty-fivedollars”、“fiftydollars”、“onehundreddollars”四种面值,香港本土纸币由此拉开序幕。

当时东藩汇理银行发行纸钞,是该行自身的商业行为,并没有获得港英政府的授权或法律认可,因而该行的纸钞并不是法定货币。

东藩汇理银行以吸收储户银元作为准备金,并等值发行纸钞,纸钞实际上是一种银元存款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