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勇闯中关村(2 / 4)

加入书签

海买下来以后,办事机构要进行搬迁。

四海集团要来中关村发展,当地的区委是很欢迎和支持的。

说来也怪,第一个订单拿下来以后,把不能开单的魔咒给打破了,下午连着接到了两个订单,一个两千台,一个三千台。

李云海和林芝也看到了。

李云海勉励了赵金平几句,鼓励他再接再厉,多接订单。

他现在投资铺得太开,资金周转本就不灵活,不可能为了救别人,而收下别人卖不出去的机器。

昨天晚上那个梦,又清晰的浮现在脑海。

他坐起来,连续几个深呼吸。

上级派人过来调查,调查之后认为不存在这些问题,但是也没有肯定,这个事就过去了。

500台电脑,价值两千六百多万,足够把一家小企业拖上不归之路。

李云海很是开心,这是六月份接到的最大订单,可以赚几百万,他又问赵金平,采购我们电脑的是哪个单位

随着国产低价电脑的诞生,再加上二手电脑、组装电脑带来的冲击,原装进口电脑的市场更加缩水。

隔壁那桌还在议论跳楼的事。

李云海和区委商议,他愿意以两千元每平方米的价格买下这幢楼。

他打电话给赵金平,问了问公司的情况。

李云海白天都在展厅,只有晚上有时间和西州联系。

这种正轨渠道进来的机器,进价十分昂贵。就算孙铁锁是走特殊渠道拿的货,价格起码也达到了三万左右一台。再加上黑市汇兑的损失,成本就更高。

像孙铁锁做的也是贸易,连一家实体商店都没有,只有一家办公室。

李云海又询问了一下交易的方式。

只见那边一幢七层楼的楼顶边沿,站着一个中年男人,他张开双臂,大喊大叫。

李云海做的是产业集群,既有技术、也加工生产,当然也做贸易。

一到四楼,只需要粗略装修就行,反正是用来当卖场和培训班,没有太多的讲究,窗明几净、灯光明亮就行。

他猛的记了起来,失声道:“那人是孙铁锁!”

等这边展览会结束以后,他将在中关村设立分公司。

林振邦笑着摆摆手,说你谢什么一家人说两家话!

林芝知道现在全球经济都不景气,米国因为经济衰退,所以才炮制出一个广场协议,东洋受到限制,表面看似无限繁荣的局面,其实也是激流暗涌。北方的老毛子就更不用说,深陷冷战的泥淖。我国的经济刚刚起步。几个主要的大国,都有各自的难处。

周边学校多,开电脑培训学校肯定有生意。

李云海很快便忘却了梦境,和林芝再赴温柔之乡。

林芝说着,起身抱住了他,用自己的身体温暖他。

李云海看中的那栋楼,属于区委的物业。

吃过饭,林振邦和他们散了散步,便即回学校去了。

他来到四海集团后,对李云海的先款后货政策,执行得最为彻底。

一批科研院所围绕此地、开枝散叶,涌现出一大群现代科学的奠基人。待到70年代末,中关村已聚集了一流高校30多所、科研院所30多家,成为我国真正的科技心脏,人才密集度不逊于硅谷。

他的公司,和中关村的其他公司完全不一样。

李云海站住脚,向她们讲了孙铁锁的故事。

李云海问是什么价格给他们的

赵金平说是两万七千元一台,全部是彩显电脑。

回家的路上,沈秀兰忽然大喊一声:“你们看那边,有人要跳楼呢!”

小印展落幕以后,李云海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来到了中关村。

区委的意思是可以租给李云海。

北金是大城市,各种展览会多,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多,当然同行的竞争力也特别大。

看热闹的群众,慢慢的散开。

王林抬头看了看那个人,隐约有些眼熟。

晚上,李云海做了噩梦,梦见孙铁锁从天台上一跃而下,摔死在他面前,七窍流血,其状凄惨,死不瞑目的瞪着大眼睛,看着李云海。

赵金平恭维的笑道:“还是因为李总高瞻远瞩,把四海集团这块招牌做大做强了,威名远播,吸引了别人前来采购。”

“康信办公用品公司这不是孙铁锁的公司吗”

林芝问父亲,下一步的去向定下了没有

林振邦说还没有,要等进修结束,又说我都不急,你急什么呢

李云海听到他们谈话,原来跳楼的人还真是孙铁锁,下午跳楼被救了下来,但晚上又跳了一次,终于得偿所愿。

李云海摇头叹息:“这人真的是太傻了!500台计算机,你便宜卖给别人就好了,总有人愿意采购的啊!何苦走上这条不归路真是个死脑筋啊!”

赵金平说李总辛苦了,请多保重身体。

林振邦听说他们来到了北金,笑着说明天晚上见个面,又问他们住在哪里

通完电话,林芝笑道:“云海,我爸回来了!听他的语气,心情很不错呢!你说组织上是不是对他有了新的安排”

在极佳的性价比机器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