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童生、秀才、举人(1 / 3)
<b>最新网址:</b>“科举舞弊案!”
此消息传到了开封城之后,整个大宋政坛不由为之一震,要知道科举可是为大宋选拔人材的工具,朝廷可是说对其极为重视。
为了预防科举舞弊,宋朝所有科举实行糊名法,以免有人以权谋私,任人唯亲。
然而糊名并没有阻挡科举舞弊,有人故意在自己的考卷上做上标记,或者是特殊的笔迹可以一眼看出,于是就出现在更加严格的誊录制,将考生的试卷糊名之后,再让小吏抄录,最后再批改。
至于考题保密,多套考题随机选择,更是常规操作。
大宋朝堂自认为对科举考试已经极为严格了,却没有想到两浙路又出现了科举舞弊,这岂能不让朝堂震惊。
“妄增举数入官!”
当调查结果出来之后,满朝大臣不由愣在那里。
“科举舞弊,无孔不入呀!”
范纯礼不由叹息道。
满朝官员心有戚戚的点了点头,他们自认为早已经解决了科举舞弊的问题,却没有想到张汝舟这样的投机分子竟然又找到了科举考试的漏洞。
章惇冷哼道:“启禀官家,微臣恳请严惩张汝舟等一干人等!同时废除举数入官之策!”
“然也!科举考试考上就上,考不上就是考不上,类似张汝舟这类的之人就是为官也是国之蛀虫!微臣恳请废除此策!”苏轼也上书附合道。
一直以来,科举考试都是礼部负责,举数入官原本是朝廷对落榜之士的恩惠,如今竟然成为那些落榜之人钻漏洞的方法。
“不可!尔等可知张元前车之鉴!”苏颂摇头道。
任谁都知道举数入官乃是防止类似张元之类的落榜士子投降他国,文人投敌造成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大宋也是深受其害。
“然也!如今仅仅是妄增举数,张汝舟等人考上进士也是凭借其文采,并非弄虚作假,以老臣看,日后只需加强对此策严查即可。”范纯礼也反对道。
苏轼冷哼一声道:“诸位大人有所不知,大宋科举取士虽然位居历朝之最,然而大宋文风鼎盛,每年落榜之人太多太多,符合落第举数的官员数不胜数,礼部早已经不堪重负!”
苏轼原本就对举数入官的政策大为不满,因此,礼部每年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今终于爆出妄增举数入官的科举舞弊案,苏轼趁机将此策废除。
“礼部不堪重负!”
当苏轼将逐渐增多符合落第举数的士子名额一一道来的时候,整个朝堂顿时陷入了一片沉默。
大宋文风鼎盛,士子数量连年增多,再加上活字印刷术出现让读书成本大降,再加上大宋正在推广的全民教育,日后的士子数量必将会以几何倍数量增长,非但礼部承担不起,就连各路各府也恐怕承担不起如此恐怖的士子数量。
满朝大臣顿时无语,经过苏轼爆出来一个个数据,满朝大臣纷纷明白,举数入官之路弊端已经大显,再不废除,日后朝廷必将不堪重负。
赵煦看着一众沉默的大臣,一锤定音道:“既然举数入官此路被废乃是迟早之事,与其日后弊政爆发,不如提早决断,此次科举舞弊案正是一个契机。”
“官家英明!”
苏轼重重松了一口气。
范纯礼眉头一皱道:“官家三思,若是废除举数入官,恐怕天下士子人心不稳。”
举数入官乃是朝廷给那些落榜士子留下的一条退路,以防那些士子屡试不第,心灰意冷之下投降他国,然而贸然断绝举数入官,毕竟会让天下士子心寒,一不小心将会酿成大祸。
三大宰相纷纷点头,此事牵扯甚大。
赵煦环视四周道:“不错,若是全面废除举数入官,定然会引起士子的不满,若是废除举数入官从两浙路开始,则顺理成章,正好两浙转运使范正再次上书变法科举之策,诸位爱卿且看如何?”
“从两浙路开始!”
“邪医范正再次上书变法科举!”
满朝百官不由眉头一皱,两浙路爆发出妄增举数入官之事,的确是废除举数入官的契机,然而变法科举又岂能是容易之事。
“县试,府试,解试!”
“童生,秀才,举人!”
然而当他们看到了范正的变法科举之策,顿时惊若天人!
“实乃绝妙至极!如此层层选拔,将科举压力分担到各路、各府、各县,哪怕日后大宋科举人数再多,依旧可以从容不迫推行科举!”苏轼拍案叫绝道。
在大宋现有的科举体制下,只有两级,整个府的士子都集中在一起参加解试,人数过多,必将引起混乱。
将解试一分为三,层层选拔,足以让科举人数分流,让各府的科举人数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更重要的是朝堂对举人和秀才进行优待,让其哪怕考不上科举,也可以入学舍当夫子,足以取代妄增举数入官的优待。”苏颂也是点头称赞道。
“这个逆子,总算出一道正方!”
范纯礼冷哼一声。
然而满朝本官哪里听不出他口中浓浓的骄傲之意,不由心头发酸。
这一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