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二擒孟获(1 / 2)

加入书签

第269章二擒孟获

真要按照孟获的这番逻辑来算,对方倒也没有说错。

当今之世,诸侯并起,有实力者皆据地自立,想要成就一番霸业。

周琦攻打益州,也的确是夺了刘璋基业。

反观蛮人、孟获以及南中大族,却已经在这片土地生活了数百年,反倒是周琦率兵攻入南中。

只不过,面对伶牙俐齿的孟获,周琦却不愿与之过多争辩,道:“成王败寇,不过如此。”

“今雍已死,汝又遭擒,心服否?”

孟获说道:“山僻路狭,误遭汝手,如何肯服?”

周琦闻言,脸上不由浮现出了笑容,暗道:“这个孟获果真如同历史上那般,死鸭子嘴硬。”

很多人以为,七擒孟获乃罗贯中杜撰,其实并非如此。

演义中的空城计、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之类的典故,其实也都并非罗贯中杜撰,而是在三国两晋时期,就有野史如此记载。

后来《裴注》的作者裴松之在整理三国史料的时候,对这些典故进行引用,并且通过多方论证分辨真伪,才让这些典故流传后世。

罗贯中也是看到了这些典故,才将之进行艺术的加工,最终写进了小说里面。

所以说,很多内容都并非罗贯中首创。

至于七擒孟获的典故,虽然没有记录在《三国志》上面,但是在《汉晋春秋》、《华阳国志》之中都有记载,可信度还是颇高,只是没有罗贯中写得那般详细与精彩。

周琦想要收服孟获,彻底解决南中叛乱,稳定人心,也就打算采纳马谡的定蛮之策。

历史上诸葛亮问计于马谡,马谡就说道:“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耳。今公方倾国北伐以事强贼,彼知官势内虚,其叛亦速。若殄尽遗类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仓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

马谡这里说的是南中而非蛮人,就说明不服朝廷之人除了蛮人以外,还有南中的大族以及汉人。

哪怕以周琦的眼光,对于马谡的这番话都挑不出任何毛病。

他也似乎有些明白,诸葛亮为何如此器重马谡了。

对方哪怕是如同赵括那种只会纸上谈兵之人,缺乏的却也只是统兵能力与执行力,真正的学识与见解必然不差。

这种人,让他当做谋士或者参军尚可,独领一军却是不行。

就好比戏志才,纵然智谋百出,可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可是让其统领数万兵马,或许就会弄得一团糟。

并非戏志才没有才能,而是才学不在统兵之上。

既有诸葛亮珠玉在前,对孟获七擒七纵尽收其心,致使南中不复叛乱,反而成为了蜀汉的兵源地与粮仓,周琦自当效仿。

他笑着说道:“汝既不服,孤放汝去,可否?”

孟获闻言满脸惊愕,当即信誓旦旦的说道:“大将军放吾归去,再整军马,共决雌雄,若能再擒吾,吾必服也。”

周琦笑道:“孤闻南中孟获乃一言九鼎的真豪杰,希望能够说话算话!”

周琦当即令去其缚,并且赐下衣服,赏以酒食,送还鞍马,又派人帮助孟获指出路径。

孟获得以逃脱,急忙往本寨而去。

却说周琦放了孟获,众将上前问道:“雍已死,孟获乃南中叛军实力最强者,今侥幸将之生擒,杀之则南方可定,大将军何故放之?”

周琦微笑捋着胡须,却并未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对帐下诸将问道:“可有人知晓孤之心意?”

眼看众人皆面面相觑,黄权却是上前说道:“主公擒孟获,如囊中取物耳。”

“贸然杀之,虽能更快平定南中叛乱,却也会结怨于南中豪族以及与孟获交好之蛮族。”

“主公领兵在南中之时,这些人尚且不敢做些什么。”

“一旦主公领兵撤退,恐蛮人复反矣!”

周琦闻言,点头道:“公衡所言,正合吾意。”

“除此之外,孤还想让孟获继续纠集各部落蛮兵。”

“若只击败孟获、雍、高定等人,其余各部落蛮人没有亲眼见过我军军威,心中没有畏惧之心,南中山高路远,早晚必反。”

“若孤接连击败南中各大部落蛮兵,蛮人必然心中恐惧,彼时再施以恩义,何愁蛮人不服?”

周琦可是知道,蛮人大多畏威而不怀德。

若一味对他们施以恩义,最后只会养了一群白眼狼,反而极有可能会噬主。

对待蛮人,要先将他们打服,打怕,打到肉疼,让蛮人知晓周琦的厉害。

彼时再施以恩义,方能彻底收服这些蛮人。

诸将得知周琦心意,当即恍然大悟,齐声说道:“大将军果然深谋远虑!”

放走孟获以后,周琦又让人分别将董荼那与阿会喃带了上来。

他们看着帐下威武雄壮的甲士与将领,心中难免有些畏惧,却仍旧硬着头皮上前拜见周琦。

周琦看着两人,沉声说道:“孤此前擒拿孟获,彼心中不服已经被放走。”

“尔等既为孟获找来,孤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